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29 19:00:25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見證福廈高鐵的“誕生”

字體:

  2023年9月28日,一個令人激動的日子——海峽西岸的福廈高鐵開通運營。我坐上飛馳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內心感慨萬千,往事一幕幕浮現眼前……

  位於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陸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歷史上交通極為不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福州到廈門,G324國道線是最便捷的一條道路,其中福廈公路烏龍江大橋是必經之路。那時,我在廈門讀書,從福州出發,需要乘8、9個小時的長途客車才能到達廈門。放假時,我從廈門回到福州,乘坐傍晚6點多的火車,從廈門出發先後經過漳州、龍岩、三明,轉向後經過南平、寧德,直到第二天上午8點多才到達福州。乘坐火車時有許多同學一起,路程雖然漫長,但一路歡歌笑語,那情形歷歷在目、難以忘懷。從那時起,我便與火車結下不解之緣。

  2017年福廈高鐵開工,9月30日,我乘坐動車趕至福州南站,後又驅車到了開工儀式現場——楊梅山隧道採訪拍攝,並於當天發出了我對福廈高鐵建設的第一組圖文報道。從此,我與福廈高鐵結下了不解之緣。

  ↑ 拼版圖片左圖:2017年9月30日,福廈高鐵正式開工,這是位於閩侯縣青口鎮紅旗村南側、楊梅山隧道進口處的開工現場;右圖:2021年4月15日,新建福廈鐵路全線最長隧道——全長10669米的楊梅山隧道貫通。

  2020年8月31日晚上11點,我到達福廈高鐵跨鬥尾疏港高速公路特大橋中跨合龍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為合龍做最後的準備,他們從9月1日零點開始澆築水泥直到凌晨2點才結束,採訪結束後我匆匆忙忙地離開現場,回到酒店時已是凌晨兩點半。天亮後,我又趕到現場再拍攝合龍後的圖片。

  ↑ 福廈高鐵跨鬥尾疏港高速公路特大橋中跨施工現場(2020年9月1日攝)。

  福廈高鐵是我國首座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跨海高鐵,先後跨越湄洲灣、泉州灣、安海灣三個海灣。其中,泉州灣跨海大橋全長20.3公里。該橋南岸主塔於2020年9月15日成功封頂,那一天,我登上高170多米的主塔,拍攝施工人員勞動的情景。考慮到高空航拍的安全問題,我蹲在面積僅有幾平方米的塔頂上操控無人機,航拍建設中的泉州灣跨海大橋。那時,我俯瞰腳下波濤起伏的海面,不禁心潮澎湃,為見證和記錄這一“超級工程”的建設感到自豪。

  ↑ 拼版圖片左上圖: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首榀鋼箱梁順利吊裝(2020年9月11日攝);右上圖: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南岸主塔成功封頂(2020年9月15日攝);左下圖: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全橋貫通(2021年11月30日攝);右下圖: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與和諧號動車組在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同框”(2023年9月19日攝)。

  我在採訪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進入海尾隧道出口貫通時,記錄下極為難忘的一幕。2021年4月29日,我和東南沿海鐵路有限公司的同志到海尾隧道貫通的現場採訪,在接近隧道出口拍攝時,看到小小的圍岩爆破洞口旁挂着雷管導線,四週儘是炸裂的尖石,從昏暗的洞裏向外望去,仿佛自己就在怪獸的大嘴之中。“這裡太危險了,趕快離開吧!”施工人員催着我。而我忍不住舉起相機,記錄下這極具衝擊力的畫面。

  ↑ 2021年4月29日,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進入海尾隧道出口貫通。

  這是一張拼版圖片。左上圖:建設中的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2021年11月13日攝)。右上圖:2021年11月13日,中鐵十一局施工人員在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合龍處施工作業。左下圖: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2023年4月11日攝)。右下圖:和諧號動車組駛過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2023年9月19日攝)。

  從福廈高鐵福州南站向南出發約3公里處,有一座橫跨烏龍江的世界首座大跨度四線鐵路高低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福廈高鐵烏龍江大橋,在它的左右分別並排着2座鐵路橋和2座公路橋,其中一座公路橋——烏龍江大橋,於20世紀70年代建成通車,當時曾是福州南大門的唯一公路通道。如今,在這約300米寬的地方竟有5座公、鐵路橋平行而建,甚是壯觀。

  ↑ 拼版圖片左上圖:2021年4月27日,中國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在福廈高鐵烏龍江大橋主塔封頂施工作業;左下圖:2021年6月17日,福廈高鐵烏龍江大橋合龍;右圖:2023年9月26日拍攝的四線鐵路高低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福廈高鐵烏龍江大橋(中)。

  ↑拼版圖片左上圖:2022年4月6日,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的福廈高鐵安海灣大橋成功合龍;左下圖:福廈高鐵安海灣跨海大橋(2023年4月12日攝);右圖:2023年9月19日,復興號動車組駛過福廈高鐵安海灣跨海大橋。

  2023年9月4日9時20分,福廈高鐵迎來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首秀”試跑,這標誌着福廈高鐵試運行邁入智能化關鍵一步!我和同事也在這一天登上了列車,體驗、感受了既平穩又風馳電掣的速度。

  ↑ 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駛過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2023年9月4日攝)。

  坐在舒適平穩的動車上,我一會兒望著電視屏幕上播放福廈高鐵列車穿高山、過河谷、跨海洋的畫面,一會兒望著窗外的美麗風景,心裏止不住地讚嘆:“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欣賞‘山海圖’,這是一趟多麼美好的旅程啊!”

  ↑ 2023年9月20日,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開進福廈高鐵福州南站。

  2009年7月,福建沿海建成了一條設計時速達250公里的福廈鐵路,大大減少了往返福廈兩地的時間,使兩座美麗的城市不再遙遠。而今福建省第一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跨海高鐵開通運營,採用了“復興號”中國最先進的智能動車組之一,把福州和廈門融合成為了“一小時生活圈”。

  福廈高鐵正線全長277公里,共有84座橋梁、29座隧道。福廈高鐵項目建設大量採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以高科技裝備助力鐵路穿山越海。福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通運營,將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往來,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2023年4月13日,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人員在福廈高鐵廈門北站房進行智能天窗裝飾包邊作業。

  在福廈高鐵建設當中,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我來到施工現場,都可以看到建設者們堅守崗位,為祖國的鐵路建設日夜奮戰,我拍攝過的余香健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長期在隧道施工,余香健的鼻炎老毛病常犯,在新雲居山隧道群緊張施工中,他常常晚上都是斜靠在值班室的椅子上睡覺。”余香健的同事對我説。

  2019年6月,余香健從坦桑尼亞回到中鐵大橋局福廈高鐵1標項目工地參加隧道建設。多年來,他過着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生活。“我愛人節假日會來看我,我就帶她到工地參觀,介紹建設情況。我們都盼望著福廈高鐵通車後,坐上這趟車欣賞沿途的美麗風景。”余香健説。

  ↑ 2021年1月21日,余香健(中)在福廈高鐵新雲居山隧道群緊張施工中。

  福廈高鐵建設六年來,不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只要是報道需要,尤其是關鍵節點,我都會來到現場採訪拍攝,並以圖片、文字和視頻等全媒體形式,記錄下勞動者的風采和中國鐵路事業發展的壯闊步伐。

  ↑ 9月28日,福廈高鐵開通運營,擔任首發的G9801次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工作人員在福州南站合影。

  ↑ 9月28日,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駛過福廈高鐵烏龍江大橋。

  ↑ 9月28日,列車長車艷雪(左)在行駛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上與同事們交流列車上的服務情況。

  如今,海峽西岸的又一個“超級工程”——福廈高鐵開通運營,作為參與報道福廈高鐵建設的一名記者,我為成為中國鐵路建設的記錄者感到自豪,為大國工程背後的勞動精神、時代風采深深感動。

  策劃:蘭紅光、王建華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陸波岸

  編輯:劉欣、費茂華、李夢馨、郝建偉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9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