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個20剛出頭的青春小夥幹到滿頭白髮的中年大叔,他説:“守好林子是一生的追求,離開林子就失去了自我價值”。他就是先後獲得市級“優秀共産黨員”“最美護林員”和“全省綠化先進個人”等20余項榮譽的懷化市瀘陽國有林場生態護林員袁章清。
袁章清從1987年參加工作就當起了林場護林員。在這條孤獨與枯燥的護林路上,他沒有怨言與退宿,以36年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和執着堅守,實現了護林責任區內零火災和零失誤的工作業績,用他滿滿的護林使命感和責任感書寫了平凡而感人的精彩人生。
護林崗位是枯燥又艱苦的工作,袁章清卻對這個工作愛之有加,他遠離了舒適的生活環境,36年護林生涯始終如一。他帶着妻子長期住在深山裏的工棚,在沒有通信與電燈的環境裏,白天在防火瞭望&觀測和記錄着森林裏的動態變化,穿梭在密密麻麻的林子裏,晚上則在煤油燈下自學林業專業知識和政策文件。年復一年的巡山護林,他先後寫下了150余本護林記錄,穿破了180余雙跑鞋,巡山里程16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近4圈。
為了安心護好林,他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孩子出生8個月後就長期輪流寄養在雙方父母家,直至孩子上寄宿制高中。據他回憶,36年個春節與父母和孩子團聚不到10次,年邁父親因心臟病多次住院也沒有陪伴過一次,每每想到這些都讓這個男子漢心感愧疚。
袁章清多年來沒有放棄過一天護林時間,即使2018年因積勞成疾犯上了胸積水和關節炎,先後住院80多天,心裏惦記的還是林子,有好多次都是治療後又偷偷溜回到林子和工棚,對同事千叮嚀萬囑咐交代管護工作。林場的工友們介紹,不管天晴下雨還是節假日,很少看到袁章清下山回家休息,是個只顧林子不顧家的硬漢子。
一個人能在艱苦環境短期感受生活是一種體驗,而袁章清在與世隔絕的大山林子里長期堅守則是一份責任與擔當。自承擔護林工作起,以林場為家,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生態保護上,在瞭望觀測和護林崗位上,他以一台對講機、一張木床、一個長相守的妻子為伴,為林場森林資源安全付出了他的畢生精力。
他深入鑽研護林工作。林場安排他不僅要守住2000余畝林子,還要在瞭望&上觀測2萬畝可視區內的所有森林,他經過長期觀測摸索出了一整套護林規律,重點區域、重要時段、是否有火情隱患等,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為準確判斷和及時撲救火災贏得了時間。
他積極開展教育宣傳。在森林防火關鍵期,袁章清就化身防火宣傳“大喇叭”,每天守在林場附近重要山口、人流聚集量大的地方用大喇叭巡迴播放護林防火知識,為大家耐心宣傳森林防火政策法規和安全知識。閒暇之餘,他還會挨家挨戶給村民派發森林防火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帶動身邊人自覺做到文明用火、安全用火。他熱心參與各項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林場的環境衞生整治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護林員無私奉獻的精神。
他常去參加義務撲火。當觀測到自己責任區周邊發現的火警,都是第一時間報告指揮部,不管多遠他都要想方設法去參加撲救。1994年6月他觀測發現林場的外圍一起火情,及時趕去向當地駐軍求援,與林場職工和200多名官兵一道,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顧生命安危,邊撲救邊砍出防火隔離帶,用5個多小時撲滅了這起火災。像這樣的義務撲救森林火災,他先後參加了22次之多,當地村民稱他為“火災剋星”。
他敢於制止不法行為。為了不讓林場丟失一草一木,他帶着防衛工具,白天不間斷在林子裏穿行,晚上攜着妻子巡林到深夜,發現不法行為及時處置。36年來,他先後勸返攜帶火種進山人員1560余次,制止偷砍行為50余次。
他深愛林業無私奉獻。在幹好護林工作的同時,經常利用雨季等時間,在附近的空坪荒地義務植樹和培育林木。多年來,他先後完成造林100余畝,撫育近300畝,為林場無償創造價值近1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