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上指揮官為鐵龍“穿針引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2 10:26:51
來源:新華網

峰上指揮官為鐵龍“穿針引線”

字體:

  “推峰信號好。”10月1日10時,中國鐵路北京局南倉站運轉三車間駝峰樓內,駝峰調車長陳宏濤正在“高速運轉”的工作,他一邊觀察着車輛實時位置狀態,&&領車人員推進解體作業,一邊盯控禁溜線上正進行的取送車作業,還不忘記囑咐室外調車組人員注意腳下安全,順利幹好每一趟活……

  南倉站是京津冀地區大型編組站,主要負責京滬、津山、南曹等線路列車及天津樞紐小運轉列車的編組、解體、改編等任務,承擔着成千上萬噸糧、油、煤等民生物資的運輸任務,是華北、華中以及東北地區貨物運輸的集散地,是名符其實的“列車加工廠”。駝峰,作為編組站重要設備,則像個“閥門”, 車流都要通過這個“閥門”駛向全國各地。

  窗外,伴隨着“嘎吱、嘎吱……”的摩擦聲,一輛輛貨物車輛從峰頂順勢而下,穿行至既定線路規定位置後匯聚成組,仿佛一條條蓄勢待發的鋼鐵巨龍。每逢年節假日,貨運列車開行數量增加,是他和同事們最繁忙緊張的時刻。

  電煤、焦碳、鋼材等物資運輸需求持續增加,每天有近萬輛發往全國各地的車輛在這裡集結中轉。陳宏濤所在的下行駝峰每天擔當萬餘輛貨車的解體及下行始發列車的編組作業,擔負着全站60%的作業量,作業效率直接影響着京津冀鐵路樞紐運輸的暢通高效。

  這一天,陳宏濤指揮兩台調車機、操控下行駝峰34組道岔、37架信號機設備,需要根據車站調度員下達的命令,合理安排調車作業計劃,統籌協調作業進路,使列車高效解體、安全編組。同時,他還要保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狀態,組織排風作業、峰上解體、峰下編組、車組防溜等協調作業,接打電話百餘通,平均每30分鐘解體一列貨車。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這種忙碌的狀態已經成為了常態。

  “節日期間就是鐵路人的大考場,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堅守住陣地。”陳宏濤語氣堅定地説。

  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坐在控制&前,不斷查看監控屏幕,核對作業計劃,觀察現場作業人員現場作業情況及車輛走行狀態,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聯鎖設備。

  控制&前的陳宏濤指令清晰,處事沉着。曾經有着連結員、調車長、駝峰作業員工作經歷的他不僅專業基礎紮實,還非常明確自身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只有及時了解整個調車場情況,作出最準確最科學的指揮方案,才能帶領班組準確快速地完成調車任務。”

  “車輛能不能走得好、走得快,全看駝峰的解體速度。”二十餘年的調車生涯,陳宏濤把保障運輸安全暢通作為工作追求,竭盡全力解決駝峰調車作業“阻塞點”。他先後摸索出駝峰調車“六必須”、 駝峰調車防溜逸“一三四”操作法等,並經過總結和完善,形成了駝峰調車“四防”工作法,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把推峰解體速度掌控到“藝術化”水準。

  當一批調車作業計劃下達後,他總是合理制定好技術計劃,仔細盤算場內各股道容車數;車輛下峰後,他密切關注溜放車輛通過峰下每個部位減速器的入、出口速度,指揮峰頂連結員合理拉開車組間隔;峰頂連結員的業務技能也在他的考量之中,對業務生疏者,他會有意放慢推峰速度,以保證峰頂提鉤質量與人身安全……達到什麼速度可以讓減速器緩解,什麼速度制動,後一鉤要保持什麼速度,班組成員的技術水平,他都能做到拿捏有度、心中有數。

  “大家一定要集中精力,注意安全。交班前,咱們再努力多趕一趟活。”18時50分,天色漸暗,陳宏濤拿起對講機,大聲地對一線作業人員説道。

  19時50分,在完成最後一項解體計劃後,他記錄下機車車輛、股道應用等情況,才放鬆下來,拿起水杯一飲而盡。“‘駝峰’就是編組站的‘咽喉要塞’,就要把這個‘關卡’守住。”陳宏濤的話擲地有聲。

【糾錯】 【責任編輯:郭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