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林草局獲悉,9月29日,2025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在廣州啟動。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我國已啟動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並嚴格落實《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按照“一樹一策”“一群一策”原則,持續推進科學保護管理,推動古樹名木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將在第二次資源普查工作基礎上,在全國範圍開展普查,進一步摸清資源分佈、生長狀況、保護管理和歷史人文等情況,形成全面、準確的全國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數據庫,為科學、精準、依法保護管理古樹名木奠定基礎。
古樹名木,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承載着鄉愁情思,被譽為“綠色的國寶”和“有生命的文物”。目前,我國現存古樹名木約508.19萬株。“十四五”期間,國家林草局、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進古樹名木規範化、精細化、協同化、社會化保護管理,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古樹名木保護之路。搭建全面系統的保護制度框架,&&《古樹名木保護條例》,18個省份&&了地方性法規或規章。修訂完善普查、鑒定、管護等技術規範,在四川劍閣、陜西黃陵、湖南雙牌、浙江柯橋4縣區開展古樹名木保護試點。構建智慧精準的保護管理模式,基本摸清資源底數,開發上線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初步將每一株古樹名木落到圖上。搶救復壯了一批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建立高效聯動的保護工作格局,會同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連續3年開展專項行動,偵破查處一批破壞古樹名木典型案件。聯合國家文物局統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與文物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連續舉辦四屆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創新開展“雙百”古樹推選,推出《不如去看一棵樹》紀錄片、古樹名木主題郵票等特色宣傳活動,推動形成保護古樹名木濃厚社會氛圍。
今年宣傳周活動主題為“保護古樹名木 傳承生態文明”。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國保單位·古樹名木”協同保護名錄、全國古樹名木地圖(“遇見古樹”小程序)等,何鏡堂院士作為廣東省公眾代言人為家鄉古樹代言。
廣東省現存古樹名木超8.5萬株。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大力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建設古樹公園、綠美古樹鄉村,持續開展“古樹認捐 綠美有我”募捐活動,得到各界群眾的積極響應。當前,全省古樹名木已實現“一樹一碼”和“一張圖”管理,建成古樹公園(古樹園)210個、綠美古樹鄉村106個,保護古樹名木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廣州市為全市近1萬株古樹名木製作“數字身份證”,構建智慧監測&&、強化執法監督,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多方參與、生態與文化協同發展的保護新格局。
(圖為活動現場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