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消費場景 千年古城煥新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3 10:21:05
來源:人民日報

創新消費場景 千年古城煥新生

字體:

  

夜晚的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游人如織。

  

  游客在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一葦書坊閱讀。

  圖片均為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提供

  暮色四合,山西大同古城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絲路廣場上,一場名為《行見絲路》的沉浸式戲劇拉開帷幕。晉商與波斯商人討價還價、女將軍策馬巡邊、工匠雕琢雲岡石窟造像……七大角色矩陣貫穿整條街區,游客跟隨劇情動線游玩。

  大同在北魏時期是絲綢之路東端的重鎮。今年夏天,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開啟絲路文化盛宴“東南有好戲”,吸引了眾多游客。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剛需。文化需求多元,文化供給多樣,“文化+”與“+文化”形成的跨界融合亮點頻現,不斷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促使文化産品、服務和業態日益創新,新潮涌動。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2023年7月開街,匯聚了藝術展館、非遺文創、區縣主題館、創意餐飲文化工作室等多種業態,將具有文化氣息的生活方式融入歷史街巷和院落,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漫游式生活街區。今年上半年,街區接待游客近150萬人次,成為大同的城市文化會客廳。

  賡續文脈,千年古城“長”出藝術街區

  行走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青磚灰瓦的老房子裏“生長”出藝術空間、咖啡書吧、生活美學商店等,歷史與潮流碰撞出別樣的藝術氣息,打造出新型消費場景。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蔡家巷4號院,是一處藝術實驗空間“未來庫房”。眼下,開館首展《開放的倉庫》正在展出,18件作品中不少來自本地藝術家。“古城厚重的歷史是藝術孵化的沃土。”大同獨立策展人陳霖是未來庫房的主理人,他想深度挖掘培育更多本地新興藝術家。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也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古城歷經數朝數代,一直在北部邊防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時期,大同古城不僅商業興盛,更是文化交融之地。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大同古城的東南角,佔地面積約為整個古城的1/8,其中包括第三批山西省歷史文化街區“大同廣府角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部分。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坐落着17處不可移動文物院落、15處歷史保護建築和51處織補院落,共計83個修復院落,這些院落由蔡家巷、正府巷、廣府角、李懷角等幾條街巷連接,形成“目”字形裏坊格局。街巷格局可追溯至北魏,也被學術界稱為“裏坊制的活化石”。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2021年正式動工,對院落街巷進行了“繡花式”改造。

  文物院落改造重要的是遵循原有形制,保護歷史文脈。“修復之初,我們對街區的建築、街巷、公共空間等進行詳盡測繪,石雕、木刻、磚雕等全部拍照留檔,還走訪了老居民,收集古城老照片,力求還原這片街區歷史風貌。”項目開發方華夏江鴻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滔介紹。

  與此同時,街區的基礎設施經過精細梳理,水、電、氣、暖、網絡等系統被重新鋪設和下埋,以確保歷史街巷整潔有序、舒適便利。社區書店、公共衞生間、兒童活動空間等公共設施被悉心布局,使這片古城既能承載歷史的沉澱,也能滿足當下的生活所需。

  細節之處見匠心。街區藝術性還原了包&、扶壁柱等老房子構件,根據街巷的空間走向和院落布局引栽綠植,街區內幾乎看不到兩棵形態相似的樹,新打造的街景水系更增添了幾分靈動氣質。

  2023年6月,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完畢,街區以大同城市再生與更新為主題,舉辦了一次名為“尋邑”的當代藝術季活動,依託7個古建院落,展出了80位左右國內外頂尖當代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

  展陳的房子保留清水墻面,地面鋪着蒐集來的老方磚。展廳沒有局限在一個固定空間,觀眾行走在街巷中就把展看完了。陳霖受邀擔任展覽統籌:“現代藝術作品在老房子裏展出,這種反差感非常新奇。”

  藝術季活動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這堅定了我們打造人文藝術街區的信心。”夏滔介紹,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每年夏天都會打造一場文化藝術主題的大型活動,如關注大同城市歷史的“絲路戲劇季”等,古城的藝術感正在生長。

  深耕在地文化,匯聚特色商鋪

  廣府角21號院,飄來陣陣醋香,這裡是中華老字號“劉老醯兒”創辦的大同味醋文化博物館。店裏推出了一系列醋衍生文創,北魏瓦當紋樣的醋餅乾、融入九龍壁元素的醋包裝、融合了醋風味的冰淇淋和咖啡,深受年輕游客追捧。

  正府巷18號院,是由成都的獨立書店一葦書坊和大同本地文化藝術機構雅廬文化共同打造的共享空間,主辦方深挖大同城市文化,組織人文社科相關主題的沙龍、讀書會。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商鋪積極開展本地化改造。夏滔介紹,街區定位為大同城市藝術生活街區和大同城市文化會客廳,“它不只是一個旅游景點,更應該是一個本地人都愛去的生活街區。”

  因此,街區在業態規劃上,優先選擇與本地生活緊密相關的餐飲、休閒、娛樂等店舖,吸引年輕人到這裡消費,使古城不只是游客短暫停留的觀光點,更是本地人日常生活場所。

  一開始,很多商家並不能理解這種理念,也不知道怎樣融入城市文化。“乾脆我們自己孵化。”夏滔介紹,街區裏孵化出“念夏”品牌,包括念夏藝術中心、念夏咖啡、念夏坊、念夏酒吧、念夏藝術商店等,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商業集群。

  2024年夏天,32歲的大同本地人趙海在念夏坊開了一家漢堡店,高峰期常常需要等位。他嘗試將本地飲食文化融入漢堡,推出了大同銅鍋麻醬漢堡,研發了沙棘、杏等大同本地水果口味的汽水,還計劃在街區開一家潮流文創店。

  目前,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有80家商鋪,商鋪主理人絕大部分都是像趙海這樣的本地年輕人,以創意和熱情為古老的街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城市消費潛力。

  以文潤城,創造新的城市記憶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廣府角2號院是一處四合院,今年1月平城學堂在此創立,這是一處面向大眾的人文藝術教育主題空間。

  周六晚上,以“兒童美育”為主題的聲音沙龍在平城學堂舉辦。分享者都是本地的文化和教育從業者,他們當中有語文老師、95後古建築講解員,還有音樂藝術學博士與琵琶演奏藝術家。

  “平城學堂不僅是一個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社區,也是一個文化共創中心,為街區注入更多文化活力。”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品牌負責人賈艷介紹。

  95後馬加奇大學專業是建築學,目前經營一家旅行社,主要為游客講解古建築歷史。“一開始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比較孤獨。”馬加奇坦言。一次偶然機會,馬加奇關注到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的一葦書坊經常舉辦沙龍活動,“我能不能講講大同的古建文化?”他主動&&做了三次分享會,場場爆滿,由此與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結緣,成為街區文化顧問。

  今年夏天,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推出沉浸式戲劇《行見絲路》,馬加奇承擔了部分文化翻譯工作,戲劇裏不少&詞取材於他的講解詞:“能和這麼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起傳播家鄉文化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

  6月底,一位人類學博士分享自己的學科和研究。“本以為這個話題比較冷僻,沒想到開放報名僅一天就滿員了。”賈艷深感意外。幾天后,一場“人類學是什麼——當我們在大同談談人類學”的公益講座在平城學堂舉辦,場地裏座無虛席。

  “大家用各自獨特的方式豐富着現代大同人的文化生活,也創造着新的城市記憶。”賈艷介紹,接下來,平城學堂還將推出詩歌專場、歌唱專場、古典音樂會等主題沙龍,讓更多人享受文化和美學滋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19 版)

【糾錯】 【責任編輯:錢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