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色産業撐起縣域經濟“一片藍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06 14:22:49
來源:光明日報

福建:特色産業撐起縣域經濟“一片藍天”

字體:

  白羽肉雞“展翅高飛”,竹産業鏈強勢崛起……新年伊始,八閩大地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各地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特色産業遍地開花。一幅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走進位於閩北山區的福建南平光澤縣,“白羽肉雞”標誌吸引着記者們的目光,這裡目前已建成全球配套最為完整的白羽肉雞全産業鏈集群,龍頭企業聖農集團白羽肉雞年飼養規模8億羽,全産業鏈産值增長至900億元。

  在聖農集團的生産車間裏,記者看到,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産線正在高效運轉。“我們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建成了多座現代化孵化廠和智能化屠宰加工生産線。”聖農集團宣傳部副總監陳志鴻説,通過智能化改造,企業生産效率大幅提升,産品質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2023年12月,我們公司的産品升級版‘聖澤901’成功研發,料肉比比原來降低0.05,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陳志鴻告訴記者,截至2024年8月底,“聖澤901”父母代種雞累計推廣3200萬套,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

  “不僅助力龍頭企業發展,我們還找準助力村財政增收、群眾致富的契合點,創新村企共建、跨村聯建等‘聯村經濟’發展模式。”光澤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官建興説,光澤縣在8個鄉鎮因地制宜實施無骨雞爪、肉串等産業加工項目,以一個項目帶動整個鄉鎮發展,讓群眾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村集體增收,全縣村企共建覆蓋面達78%。

  光澤縣的産業集群化發展,只是福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永安市這座“中國竹都”,同樣展現着縣域經濟的蓬勃活力與強勁勢頭。

  暮冬時節,福建三明永安市依然碧綠成蔭,這裡有着102萬畝的竹林面積,人均擁有毛竹面積6.7畝,是名副其實的富“竹”之地。在福建天昱竹工藝科技有限公司的竹木加工園區內,竹鞋架、竹菜板、竹餐盤……各類竹家居用品、竹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

  “永安的竹子真的是太棒了!當初我們選擇在永安落戶,主要是看中了這裡竹子豐富且品質上乘,可以就近採購,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該公司董事長邱志丹説。

  “當地政府還給予我們技術幫助。公司的竹制産品會送到永安市竹産業研究院內的共享檢測實驗室進行檢測,技術人員會傳授給我們相關經驗。”邱志丹説,公司現在生産的竹製品品種達到上千種,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相關數據顯示,依託龍頭企業帶動,延伸拓展産業鏈條,永安市的竹木集裝箱底板産量佔全球市場份額30%以上。同時,永安通過引進孵化一批竹木企業,正逐步形成竹産業全鏈條發展格局。2023年,永安市實現林竹産業鏈産值244億元,其中竹産業鏈産值達107億元。

  福建的縣域經濟發展之所以成績喜人,離不開政策的創新和支持。為了讓縣域經濟發展無“後顧之憂”,福建省工信廳通過&&一系列專項舉措和政策措施,為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我們創新提出了‘六個一’工作措施,即一個發展規劃、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支持政策、一個公共技術服務&&、一個專項基金及一支專家顧問團隊。”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施惠財&&,通過實施“六個一”工作措施,福建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更加系統化、標準化、具象化。

  此外,福建還注重試點示範和&&搭建工作。通過選取安溪縣、尤溪縣等10個山區縣作為首批試點縣,集中資源力量予以支持傾斜;同時定期舉辦全省現場會和組織實地考察學習等活動,為縣域重點産業鏈協同發展牽線搭橋。

  “通過因地制宜、凝心聚力謀發展,福建正逐步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未來,隨着更多政策舉措的落地實施和機制創新的深入推進,福建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施惠財説。(記者 馮家照 高建進)

【糾錯】 【責任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