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這裡是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北緯31度線上的一片“綠色奇蹟”,生態資源的稀有性不可替代,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全球罕見,生態環境的原真性得天獨厚,是全球罕見的物種基因庫。
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戴光明説,“神農架國家公園從試點到創建,實現了從資源索取向生態修復的轉變,從伐木捕獵向全民護林的飛躍。”
近年來,神農架通過“三類五檔”分類管控,實施嚴格、科學、精確的保護措施,又實現了立法保護、規劃引領和“天空地人”立體管護,區域內森林覆蓋率提升至91%,並見證了金絲猴數量增至1618隻。野生動物5000余種,其中昆蟲類佔比超過全省的75%、爬行類超過64%、鳥類超過71%、獸類超過70%、古樹佔全省總數的85%。
旗艦物種金絲猴,從上世紀90年代的500余只增至如今的1618隻,猴群棲息地面積從210平方公里增至401平方公里。
推動建設生態網絡感知系統
“巡護兩天,行程33公里,發現金絲猴、梅花鹿、棕熊的足跡……”
8月9日,三堆河管護中心負責人邱昌紅和6名巡護員完成巡護後,將巡護記錄上傳至PDA系統。
神農架梅花鹿(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現在的PDA很先進很智能。”邱昌紅熟練地操作PDA,只需輕輕用手一點,他所處位置的相關信息便立即顯示出來。
原先只靠兩條腿進山巡護,現在巡護員都配備了PDA智能手持終端、紅外相機、執法記錄儀、無人機等設備,實現了衛星定位、位置信息自動回傳、拍照、對講、上網、巡護事件記錄等功能。科技加持築牢神農架國家公園“人防+技防”的“天、空、地、人”野外巡護網,構建了生態系統“嚴保護、大科研、全監測”體系。不僅為巡護員減負,更增加了野外巡護的高效性、科學性。
神農架國家公園推行資源網格化、管理系統化,每個“網格”設立一個管護中心。如今,各管護中心已完善信息指揮、視頻監控、巡檢監控、無人機巡航等管護系統,建立資源管護數字化&&,推動建設神農架國家公園生態網絡感知系統。
曾經,自然風化、城鎮建設、旅游開發等因素使神農架國家公園內部分山體破損裸露,在成片的綠海之間留下了一些零星“瘡疤”。
2016年以來,神農架國家公園全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大文章。結合“綠盾”專項行動,全面實施生態環境修復。截至目前,神農架國家公園區域範圍內已實施生態修復總面積達2227萬平方米,修復點達150余處,總投資約9552萬元。
目前,神農架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升至96.1%,神農架空氣優良天數從2016年的92.9%上升到99%以上;水質國、省控監測點達標率100%。
建成25處生物廊道
神農架金絲猴的種群數量曾經面臨嚴重威脅,但通過多年的保護和研究,其種群和數量穩步增加,棲息地面積不斷擴大,持續保持增長態勢。神農架還建成25處生物廊道,成立“鄂西渝東毗鄰自然保護地聯盟”,割裂的棲息地通過野生動物“路橋網”連為一體,進一步優化了金絲猴的生存環境。
冬日在林間嬉戲的神農架金絲猴(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特徵上可以看得出,它的臉色是藍色的,鼻孔上揚,背部毛髮是金黃色,尾巴特別長,與身體幾乎是一樣長,從視頻中這種猴的形體特徵和生活習性來判定,這就是川金絲猴。”去年8月3日,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高級工程師朱兆泉通過視頻連線認定,興山縣萬朝山省級自然保護區5&紅外相機所拍攝的畫面中的動物為金絲猴。
讓群眾成為生態保護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喂,小區有一隻青麂被防護欄杆夾住了,你們快來!”7月10日傍晚,神農架國家公園大九湖管理處黃柏阡管護中心接到群眾電話,稱大九湖鎮落羊河村劉家河壩小區有一隻青麂被防護欄杆夾住,不能動彈。工作人員立即前往現場,經過悉心救治,這只青麂逐漸恢復健康,最終安全回歸大自然。
受傷的梅花鹿被救助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我們每年都會接到幾十次這樣的電話。”小龍潭救護站工作人員蔣軍説,近幾年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從捕魚盜獵到成為生態守護者,這種變化是多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實施生態保護舉措的最生動體現。
神農架國家公園堅持共享共融,推動社區共建共管。與轄區內5個鄉鎮的26個行政村簽訂《村集體資源管護協議》,每年兌現生態資源管護費用150余萬元,引領村“兩委”參與生態保護,發揮生態管護崗的“促保護、增收入、穩就業”作用。
分佈於神農架太子埡一帶的巴山冷杉(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青山有價,綠水含金。”戴光明説,神農架國家公園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落實規劃,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水青山不負人的壯麗藍圖已近在眼前。 (郭香玉 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