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便利、重體驗、愛低碳——中秋國慶假期多地消費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03 10:55:12
來源:新華網

享便利、重體驗、愛低碳——中秋國慶假期多地消費觀察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題:享便利、重體驗、愛低碳——中秋國慶假期多地消費觀察

  新華社記者

  政府大院停車場免費向游客開放,郵輪旅游等多元化産品提升消費體驗,低碳生活綠色消費廣受青睞……這個中秋國慶假期,全國多地積極採取舉措便利游客出行,通過多元化産品設計更好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倡導綠色低碳消費,激發假日市場活力。

  多舉措提升游客出行便利度

  “雙節”假期,在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停車場車位已飽和情況下,現場依然秩序井然,擁堵、“搶車位”現象得到明顯緩解。

  針對假期自駕游游客停車難,武陵源城區範圍內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停車場全部免費對外開放。此外,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車輛也允許有序停放在城區主次幹道一側或是人行道、自行車道上。

  “自駕游停車是個大難題。”來自重慶的游客佘先生説,張家界為游客免費開放了許多停車位,“這為假期之旅增加了很大便利。”

  除了方便停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5個門票站均提前至早上六點半開園,分時、分站預約讓游客排隊時間大大減少;景區還特意為游客準備薑茶驅寒……武陵源區委書記張龔説:“我們在交通出行、景區預約、酒店住宿等方面積極應對旅游高峰,提升游客出行游玩體驗。”

  上海“一江一河”(黃浦江、蘇州河)系列主題活動,圍繞滿足大眾出游需求進行設計,讓市民、游客更好感受新型都市旅游方式。

  來自黑龍江的李璐一家安排了豐富的行程。2日白天,坐上都市旅游觀光巴士,在黃浦江沿線街道穿梭。其中的停靠點,有的毗鄰外灘歷史建築群或陸家嘴中心建築,有的毗鄰豫園商城、石庫門建築以及中共一大紀念館。夜間,他們還乘坐黃浦江游覽船,一飽流光溢彩的黃浦江兩岸風光。

  “在‘人從眾’的假期,找到了從容和安逸的空間。”李璐説。

  多元化産品豐富消費體驗

  郵輪游、出境游、文化游等多元化消費産品,順應滿足不同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受到越來越多百姓喜愛。

  今年“雙節”假期前夕,東方郵輪“夢想”號、愛達郵輪“地中海”號在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正式啟航。該港是交通運輸部決定全面恢復進出我國境內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後,又一復航的郵輪港口。一家旅行團的領隊穆琳琳告訴記者,復航吸引了不少新老顧客,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出行,“我們團10月份的名額已經滿了”。

  國際航班持續恢復激發大眾出境游熱情。攜程、同程旅行、飛豬等旅游企業數據顯示,今年“雙節”假期,我國出境游人數暴漲,國際機票、國際酒店的預訂量遠超去年“黃金周”。其中,攜程&&上,“雙節”期間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0倍。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王亞磊介紹,今年第二季度,攜程&&上出境酒店和機票預訂量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60%以上,預計第三、第四季度在“黃金周”帶動下將進一步加速恢復。

  文化産品消費同樣受追捧。1日下午,一場沉浸式戲劇《霧起江州》在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上一棟民國時期建築內開演。戲劇啟幕,40余名觀眾被領入劇場內,以“劇中人”的身份共同參與戲劇。廣州的游客沈心怡以一位主角隨從的身份一同推動劇情的發展。“在廣州時我就參與過這種沉浸式戲劇,很喜歡這種互動感,很有趣。”沈心怡説。

  上海旅游行業協會旅游商品分會會長黃驊認為,消費者既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美學表達,也追求實用度、體驗度。開發旅游商品時,要注重推動産品創新,提升産品設計感、體驗度,同時要研究消費者新需求。

  樂享低碳生活綠色消費

  綠色低碳理念近年來逐漸深入人心。

  在上海,“City Walk”(城市漫步)成為人們旅游休憩的“新寵”,“City Ride”(城市騎行)也火熱“出圈”。

  1日下午,上海市民劉磊和妻子、兩個兒子騎上共享單車從徐匯區出發,一路騎行至楊浦區。半天時間裏,他們經過黃浦江濱江沿線佈置的空間藝術裝飾、盧浦大橋下的精緻小花園、“遠望1號”測量船等等,返程時還在“濱江社區食堂”就餐。劉磊説,“City Ride既鍛煉了身體,又看到了很多沿途的風景,還可以見證城市的變化,孩子們非常喜歡。”

  選用可用自然光線,減少用電;婚禮上必要的大件裝飾用品採取租用方式;購買“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婚禮全流程碳中和……“雙節”假期,“碳中和”婚禮受到關注,業內人士認為,這反映了大眾對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的追求。

  在重慶,“雙節”假期兩江新區開啟“約惠兩江·縱擎樂購”購車消費補貼活動,當地新能源汽車消費掀起新一輪熱潮。

  在兩江新區一家比亞迪4S店內,節慶氛圍濃厚,不少消費者正在排隊看車、試車。到店選購汽車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更環保,不少車型不僅外觀好看,智能體驗也好,性價比挺高的。”(記者李曉婷、陳愛平、張格、王井懷)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