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網清點、列隊確認、清點工具、聯控互控……”為保春運平安運行,1月18日7時25分,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通遼工務段珠斯花線路車間20余名身穿黃馬甲的職工整裝待命,在通霍下行線395公里070米處,等待即將展開的線路整修作業。此時,當地最低氣溫已降至零下30℃。
“命令已下,可以上道,大家是否聽清?”8時整,隨着烏珠穆沁線路車間主任、現場負責人王學家一聲令下,作業人員扛起起撥道器、威客搗固鎬、鐵鍬,踏着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向指定的作業地點奔去。
天氣寒冷,往往起撥道器裏的機油變得凝固。為了不耽誤作業,他們每次使用前都要從包裹嚴實的厚厚防護罩中拿出來,一處作業完畢後又要迅速對其進行包裹,以保證起撥道器裏的機油融化正常使用。
“雖然,今天又降溫了。但是,咱們的工作量和工作標準都不能降低。”作業前,車間主任王學家再次提醒大家作業質量。
天空飄起雪花,寒風卷着雪花“颼颼”地從鐵道一側刮向另一側,氣溫迅速下降。作業一組工長徐立國帶領10名職工一邊測量線路凍害處所,準確劃定需要整治地段,一邊指揮職工用掃帚、鐵鍬將鋼軌兩側厚厚的積雪清除。
作業中,為確保凍害整治的墊板高效準確的放到指定位置,職工需要單膝跪地、摘下手套,才能將墊板準確墊入鋼軌下面。一低頭、一彎腰,刺骨寒風從領子吹入後脊梁,更是透骨得寒冷,赤裸的雙手往往墊板作業一次就凍得手指鑽心的疼,但沒有一個人停下來。
“針對當日作業情況,我們在早點名會上提前完成技術交底和安全預想,把作業過程的重點環節和技術標準明確到各個作業組、落責到每名職工,確保每項作業平穩有序進行。”王學家一邊進行設備回檢一邊説道。
“抓緊收拾工具和材料,咱們還得去下一地點處理凍害!”説話間,王學家迅速拿起軌距尺和起撥道器,帶領職工快速奔向下一個作業地點。
在極寒天氣下連續工作了近3個小時,整修完畢最後一處病害後,大家開始整理工具和材料,裝車返回車間。這時,他們的眉毛上、帽檐上已結了一層厚厚的白霜。
據統計,珠斯花線路車間當日完成凍害整治作業4處,搗固線路1.5公里,更換調整腳墊56塊。(郭香玉 通訊員 周劍三 李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