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回應社會關切 宣介國家公園係列標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26 15:11:28
來源:新華網

國家林草局回應社會關切 宣介國家公園係列標準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郭香玉)10月25日,為回應社會關切,國家林草局在京舉行“國家公園標準”專題新聞發布會,就國家公園準入條件和認定標準有哪些,是否符合條件的區域都可以納入國家公園等,重點宣介大家關注的焦點。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國家林草局供圖)

“2020年12月,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大力支援下,《國家公園設立規范》等5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貫穿了國家公園設立、規劃、勘界立標、監測和考核評價的全過程管理環節,為第一批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構建統一規范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提供了重要支撐。”國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長郝育軍説。

第一個標準是《國家公園設立規范》,規定了國家公園準入條件、認定指標、調查評價、命名規則和設立方案編制等要求,適用于國家公園設立的評價和管理。

第二個標準是《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范》,該標準規定了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定位、原則、程式、目標、內容、生態影響評價和效益分析、文件組成等要求,明確了現狀調查評價、范圍和分區方法。

第三個標準是《國家公園監測規范》,該標準規定了國家公園監測的體係構建、內容指標、分析評價等要求,明確了監測程式和方法。

第四個標準是《國家公園考核評價規范》,該標準規定了國家公園年度考核和階段評價的周期、內容、指標等要求,明確了年度考核和階段評價的程式和方法。

第五個標準是《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規范》,該標準規定了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要由政府主導,依據現有數據資料,遵循依法依規、科學規范和公開透明的原則,組織利益相關者共同對已經劃定的自然保護地邊界進行實地勘察、測繪,簽訂勘界議定書,標定精確的管理邊界線。

“通過勘界和現地的界線標定,確保自然保護地的外部邊界和內部分區邊界均清楚,相當于明確了管理部門、社區居民及訪客的管理邊界與行為邊界。”郝育軍説。

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林草局供圖)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徐長興介紹,2020年8月,依國家林草局申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查批準了《國家公園設立規范》等5項國家標準制定計劃立項,並在後續制定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援,根據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工作實際需要,根據《國家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啟動了國家標準制修訂快速程式,開辟綠色通道,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制定工作,于去年12月22日正式批準發布。修訂後的《國家公園設立規范》國家標準于今年9月經國家標準委委務會審議通過,10月11日正式發布,同時實施。

如何理解《國家公園設立規范》提出的國家公園準入條件,是否符合條件的區域都可以納入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表示,“國家公園準入條件包括國家代表性、生態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3個方面,這是國家公園的準入門檻,也是本標準的核心內容。”

“國家代表性”在國家公園遴選中極其重要,不僅強調國家公園應選擇具有中國代表意義的自然生態係統,或中國特有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的集聚區,且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的自然景觀和自然文化遺産的區域,還要體現國家公園必須符合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由國家主導設立;“生態重要性”是國家公園最為核心的功能,其他任何功能都必須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展開;“管理可行性”是國家公園設立的落腳點,既要能夠體現國家事權,國家管理、國家立法、國家維護,又應該充分考慮到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條件。

“符合準入條件的區域,還需統籌考慮國家總體布局,考慮生態保護緊迫性和地方積極性,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履行報批程式,有序推動國家公園設立。”唐小平説。

武夷山國家公園(國家林草局供圖)

以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都有相應的總體規劃方面的國家標準或部門法規,此次發布的《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范》與之相比,有什麼特點?

唐小平説,《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范》是在總結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相關標準應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國家公園的功能定位,對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進行了明確定位。規劃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深化:一是在現狀調查與評價方面,結合國家公園的3個準入條件規定了調查分析的深度;二是增加了國家公園范圍界定的內容,提出了范圍界定的原則和方法,在管控分區的基礎上,提出了功能分區的內容;三是根據國家公園的功能定位,按照保護體係、服務體係、社區發展、管理體系、土地利用協調規劃五個方面的重點內容提出技術要求;四是增加了土地利用協調規劃內容,既解決以往自然保護地建設規劃存在無法落地的情況,也有利于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實現“多規合一”。

我國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隨後的60多年中,逐步建立了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萬多個。按照5個國家標準設立的國家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具體體現了哪些中國特色?

“在60多年自然保護成效以及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國家公園具有起點高和後發優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發展中心籌備組副組長孫鴻雁説。第一,強調係統保護。我國將國家公園定位為三類自然保護地中保護強度、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保護類型,比如將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納入正式設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區劃總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實現大尺度的係統保護。第二,強調體係建設。我國的國家公園體制建設不是單純建立幾個國家公園實體,而是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上,由國家主導設立國家公園,對自然生態係統進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第三,強調生態保護和社區發展相結合。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分區,實行差別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把社區居民視為共建夥伴。

【糾錯】 【責任編輯: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