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星産業集群“新星”升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2/30 08:41: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衛星産業集群“新星”升起

字體:

  12月9日,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又有5顆衛星進入太空。迄今為止,72顆衛星在軌組成了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亞米級商用遙感衛星“天團”。

  近年來,各地紛紛搶佔發展先機,布局商業衛星相關産業鏈。吉林以小衛星為抓手,延長拓寬産業鏈條,構建小衛星産業集群,發揮出顯著經濟效益。這顆“新星”成為助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從科研院所走向産業化

  8月10日,“河南一號”(“吉林一號”高分03D42星)、“雲遙一號”04-08星(“吉林一號”紅外A01-05星)等16顆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中的9顆“吉林一號”衛星成功入軌,標誌著“吉林一號”星座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圓滿完成。12月9日,5顆“吉林一號”衛星成功升空,其中最新型號的平臺01A01星重量僅有32公斤……如今,“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72顆。

  “吉林一號”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光衛星”)自主研發運營,這是一家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下稱“長春光機所”)裏走出的企業。作為“中國光學搖籃”,長春光機所曾先後參加“兩彈一星”“載人航太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研制航太光學載荷是其特長。

  “能造光學相機,再往前走一步,就是造衛星……”這樣的想法一直在時任長春光機所所長宣明的腦海中縈繞。2005年,他帶領一夥人悶頭幹了起來。此後,團隊摸著石頭過河,攻克了衛星星載一體化、熱控一體化、快速整合測試等一個個技術難關。最值得一提的是衛星平臺載荷和結構一體化技術。傳統的衛星採用“平臺載入荷”設計方式,載荷和平臺界限分明,載荷要根據平臺的設計調整,衛星的重量、體積難以靈活安排。星載一體化技術增加了載荷設計的靈活性,重量、體積可通過設計進一步下降。

  技術不斷完善,商業化的藍圖也日漸形成。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係統建設。自此,商業航太政策門檻放開。

  2014年12月,長光衛星正式成立,由吉林省政府、長春光機所、社會資本及技術骨幹等共同出資組建。

  像造汽車一樣造衛星

  2015年10月,長光衛星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一箭四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組星,分別由1顆光學A星、2顆視頻星和1顆靈巧驗證星構成。此後至今,“吉林一號”先後完成23次發射任務,72顆在軌遙感衛星擁有了較強的數據獲取和資訊服務能力。

  重量從400多公斤到32公斤,成本從每顆千萬元級到每顆百萬元級……歷經數年,通過團隊不懈努力,“吉林一號”重量更輕、成本更低,其中離不開兩個關鍵。

  關鍵之一是實現載荷平臺融合技術。隨著技術進一步升級,衛星從星載一體化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實現了載荷平臺融合技術,使更多部組件可共用一個處理器,節省很多空間。過去很多執行單一結構功能的部組件被賦予更多功能,比如,相機遮光罩還能作為整星承力結構組件發揮作用。空間節省後,衛星“體重”大幅降低,12月9日發射的“吉林一號”平臺01A01星重量僅有32公斤。“重量降低,火箭運載成本隨之減少。過去能發射一顆星的價格,如今可以發射10顆星。”長光衛星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賈宏光説。

  關鍵之二是從單星研制到批量生産。長光衛星綜合電子研究室主任鄒吉煒説,過去採用單星生産模式,整個研發隊伍全部圍繞一顆星的各項工作從事研發、組裝、實驗等任務。如今,衛星開始批量化生産。“過去在衛星係統測試環節,1顆星需要兩個人、兩個月完成,如今6顆星並行測試,一個人、一個月即可完成,效率提升的同時降低生産成本。”鄒吉煒説,“今後像造汽車一樣造衛星已不是夢想。”

  帶動産業鏈上下遊發展

  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吉林科技成果轉化的體現,更是吉林省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典型。

  賈宏光説,早在成立初期,長光衛星就不僅僅定位于研發制造衛星,而且要借助小衛星帶動機械、光學、光電傳感等上游産業,推動載荷與測控、自由遙感資訊處理等下遊領域發展。

  這一思路與吉林省聚焦創新轉換新動能的布局不謀而合。“衛星”自2010年起連續被寫入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全省重大建設工程。2022年6月,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以“吉林一號”衛星為核心,打造衛星及航太資訊全産業鏈。

  “吉林省‘一主六雙’戰略的實施,為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秉持這一高品質發展理念,長光衛星在各級政府的支援下,正共同建設衛星産業創新基地。截至目前,長光衛星上游配套企業已達300余家,其中吉林省重點配套企業53家,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航太資訊産業的輻射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賈宏光説。

  在商業火箭、商業衛星、商業遙感應用三大環節中,處于下遊的遙感應用最具市場價值。逐漸龐大的星座被賦予更多應用場景:在農業生産領域,可提供長勢分析、墑情分析和受災情況判斷;在林業領域,可應用于林業資源分布與變化監測、森林火災預警與監測、森林病蟲害監測等方面。長光衛星也致力于開發更多新可能,依托“吉林一號”遙感數據,長光衛星構建起了由6類基礎數據産品、9類專題産品及20類平臺産品組成的産品體係。“吉林一號”衛星遙感資訊除了用于農田水利、自然資源、應急防災等領域,還在交通建設、文化旅遊等領域開展多項精準服務,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一些新點子也在醞釀和實施。今年,長光衛星研發的共生地球App正式上線。這款App為百姓提供了國産衛星影像地理資訊應用。12月10日,長光衛星還舉辦了“吉林一號”遙感開發者培訓班,內容涵蓋衛星遙感基礎、衛星數據處理、遙感智能解譯、植被定量遙感、GIS係統開發、衛星遙感綜合應用等諸多方面。設計者可在培訓中創造出更多新的應用模式,為“新星”帶來更多可能。(記者 孟含琪)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