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二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科技創新中心與科研城市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論壇上,CIDEG與自然科研智訊合作編制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5》(GIHI2025)連續第六年面向全球發布。施普林格·自然同步在線發布《自然》增刊“2025自然指數—科研城市”。
GIHI2025指數顯示,舊金山—聖何塞憑藉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優勢連續第六年位居榜首,紐約蟬聯亞軍,北京則連續第四年穩居第三,粵港澳大灣區躍升兩位至第四,上海排名第十。從全球格局來看,歐美地區仍保持領先地位,亞洲城市增長強勁。我國共有21個城市(都市圈)入圍全球百強,總量僅次於美國,其中14個排名上升,南京、杭州、武漢等中堅城市位勢顯著提升。
此次指數顯示,中國創新表現亮點突出。北京在科學中心維度首次登頂,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高地維度躍升至第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形成創新超級熱點,通過跨城協同輻射賦能。此外,量子科技領域中美歐呈“三足鼎立”,北京相關論文發表量居全球首位;在可控核聚變領域,中國有12座城市躋身全球發明專利數量前20,上海與合肥在融資規模上領先。
同期發布的“2025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北京自2016年起持續位居全球科研城市榜首,上海位列第二,且在2023年至2024年調整後份額增長近20%。(記者 華凌)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