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增效“雙11”還要等等消費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08:25:33
來源:北京日報

AI增效“雙11”還要等等消費者

字體:

  今年“雙11”,AI已經深度融入購物全流程。從AI助手全面“上崗”到數字人主播24小時在線,再到大模型全面接入,各大電商&&競相推進AI技術落地。

  技術融合,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也産生新的煩惱。業內專家&&,AI在重構電商運營模式的同時,應堅守服務底線,建立透明度原則,確保技術服務於人,真正提升消費者實際體驗。

  數字人主播有點忙

  不知道買哪家最合適?現在,AI助手能陪你分析,幫你精準找貨。點進直播間,數字人主播永不疲倦,講解産品條理清晰。今年“雙11”,AI技術正從幕後走向&前,成為消費者可感知的最大變化。

  “幫我找適合秋冬穿的連衣裙,預算500元左右,要適合通勤場合。”市民孫女士嘗試了“AI萬能搜”,只一句話,AI就推薦了近十款符合要求的商品,還能直接比價。

  各大電商&&均將AI作為今年技術比拼的重點。“AI在電商中的應用正越來越深入,已成為帶動增長的‘新引擎’。”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AI的角色已從“輔助工具”升級為“經營夥伴”,這一變化正在重構整個行業的運營模式,“AI很可能成為未來電商的新基建。”

  “AI員工”覆蓋全流程

  “我們店舖的‘AI員工’已經覆蓋了從商品上架、營銷文案、客服接待到直播帶貨的全流程。”這是一位國産化粧品電商負責人總結的新變化。今年“雙11”,從美粧、服飾到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商家用上了“AI員工”,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後&,一場更深層次的智能化變革正在上演。

  淘寶天貓商家工具與開放&&業務總經理曉穆透露,今年“雙11”期間,已有500萬商家在使用“AI生意管家”輔助大促,實現平均1.5倍的效率提升。這意味着,AI已變成商家增長的重要工具。

  在內容創作環節,AI更是解決了部分商家的難題。“我們最頭疼的就是視頻製作。”有國産男裝服裝品牌運營負責人説,“請專業團隊成本太高,自己拍效果又不好。”今年“雙11”,他們嘗試使用“AI美工專家”,只需上傳幾張商品圖片,幾分鐘內就生成了10條不同風格的短視頻。數據顯示,“雙11”期間,天貓&&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累計生成圖片和視頻素材達1.5億個。

  業內人士&&,現在AI“店長”可以自動分析競品價格、庫存情況和用戶需求,智能設置優惠力度,減輕運營負擔。

  效率與體驗待平衡

  技術的融合提高了效率,但硬幣的另一面,部分消費者的體驗並不佳,增加了新困惑。

  “商家用AI是省事了,可圖片壓根沒説是AI美化過的,這不成了‘賣家秀’。”市民余女士在買文創産品時多次遭遇商品展示和到手實物差距過大的問題。在她看來,商家的“美工進化”,某種程度上成了對消費者的隱瞞。

  “AI客服來回就那幾句,解決不了真問題。”市民秦先生認為,&&用上AI客服是省心了,但消費者卻被“當球踢”。還有消費者擔憂,AI可能加劇信息不對稱,“現在是看不見的技術在幕後隨時改價格。”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建議,&&應建立透明度原則,對AI內容明確標識並優化客服流程,“唯有回歸用戶本位,才能在流量見頂的背景下守住信任紅線。”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則認為,當前AI在電商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屬於發展中的現象,主要源於數據積累不足與算法模型有待優化。他相信,經過持續訓練,未來兩三年內用戶體驗將顯著提升。但他同時強調,對於AI內容標識、差異化定價等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應主動運用技術手段規範。而若企業整改不力,監管部門應及時介入推動治理。(記者 袁璐)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