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兩國科研人員聯手繪製微生物在植物根係的“定居地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3 16:47:31
來源:新華社

中瑞兩國科研人員聯手繪製微生物在植物根係的“定居地圖”

字體:

  植物生長與土壤中的微生物密不可分。植物根係與微生物之間如何互動和協作,是科學家努力破解的“地下謎題”。

  《科學》雜誌文章封面圖。(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供圖)

  10月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高效碳匯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周峰團隊,聯合瑞士洛桑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封面論文,首次精準揭示了植物根係如何引導微生物在其表面“安家”的奧秘,繪製出根係微生物的“定居地圖”,破譯了控制根係與微生物互動的“分子密碼”。

  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周峰研究員介紹,研究團隊以植物幼苗根係為研究模型,結合熒光標記的活體微生物和高分辨率顯微成像技術,發現微生物在根係表面的“定居”並非雜亂無章,而是呈現有規律的空間分佈。

  這種“定居”格局與根係內部的一道特殊屏障——“凱氏帶”的完整性密切相關。當“凱氏帶”結構出現“缺口”時,會造成根係內部的營養物質向外泄漏。從這些“缺口”中泄漏出的主要營養物質是氨基酸,尤其是一種叫“谷氨酰胺”的氨基酸分子泄漏量最多。

  根係局部釋放“谷氨酰胺”調控根係微生物示意圖。(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供圖)

  微生物能感知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並朝着自己“喜歡”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稱作微生物的“趨化作用”,是它們與動植物互動和適應環境的關鍵策略。

  此次研究發現,植物根部泄漏的“谷氨酰胺”對微生物具有明顯的趨化性,能夠顯著調控微生物的趨化、繁殖等行為活動。當側根從主根生長出時,造成“凱氏帶”屏障出現“缺口”,導致“谷氨酰胺”局部泄漏,這如同根係定點發出的“信號彈”。

  “當微生物識別到這些信號後,會自發地趨向於此,引導它們在根係表面形成有規律的聚居區。如果微生物自身喪失感知氨基酸的能力,則容易迷失方向,無法準確找到‘定居點’。”周峰説,“根據這些‘定居點’的位置,我們便可以準確繪製出根係微生物的‘定居地圖’。”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周峰研究員介紹科研成果。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攝

  業內專家認為,該研究不僅揭示了“凱氏帶”介導的根係分泌新途徑,為實現作物根際有益菌群的精準定向富集提供了技術路徑,也為發展“固碳增匯”型綠色農業奠定了理論基礎,可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下的農業綠色轉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科學意義。(記者張建松)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