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義新區的浙江拓樸清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自動化流水線在生産拖把配件。近年來,金義新區探索建立“高校—&&—企業—金融機構”協同創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實現新型工業化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任務。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新型工業化重大戰略任務需要,推出18條針對性支持舉措。
《意見》提出,到2027年,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專家認為這將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強度、精度、效度,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有力推動我國産業競爭力全方位提升,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築牢産業根基。
強化産融合作
8月4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的一組衛星,由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研製。這是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製此類衛星,成為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産業加速升級和新質生産力不斷壯大的一個縮影。
從商業航天到高端裝備製造,從人工智能到新材料,多個前沿領域涌現出一批高能級&&和高成長企業,其背後離不開金融與産業深度融合的強大驅動力。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柳潁&&,作為重要的要素資源,金融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和加速器。
近年來,隨着産融合作不斷深入,我國正形成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助力製造強國和金融強國建設。2021年,工信部設立了國家産融合作&&,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金融服務。自上線以來,&&引導金融資源精準對接企業融資需求,支撐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穩鏈保供等專項政策落地,支持重點産業鏈高質量發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産業科技創新等重點任務實施,推動實現産融政策管理與公共服務的線上化、數據分析與信息對接的智能化、能力建設與多方合作的生態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工信部數據顯示,依託國家産融合作&&,3100多家金融和投資機構聚焦製造業企業急需,推出800余項金融産品,累計助企融資規模突破1.2萬億元。上半年,A股市場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增發、發行可轉債的方式為工信領域企業募集資金1488億元,同比增長51.6%。
“金融發揮着資源配置、風險緩釋和創新催化等關鍵作用,助力産業發展強筋骨、穩根基、添活力。”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盧冰接受記者採訪時&&,應從制度建設、工具創新、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着手,加快構建與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
支撐重點産業
近年來,産業與金融深度融合不斷推進,金融資源持續向重點産業匯聚,創新資源加速聚集,企業技術攻關步伐加快,産業鏈協同效應持續增強,更多關鍵技術和前沿成果正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金融支持是産業轉型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對加速企業創新、優化資源配置、強化企業産業鏈協同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等具有重要意義。”華信産研公司副總經理、研究員李芳芳説。
《意見》提出,引入長期資金和發展耐心資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專家&&,這將進一步盤活科技研發資源和成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
在北京市醫療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以手術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醫療器械在這裡完成中試,走向産業化。目前,創新中心已建成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高端醫療器械CDMO(醫藥合同研發生産機構)&&和醫療機器人公共服務&&,為創新企業提供包括成果轉化、共性技術支撐、研發定制、生産服務、市場推廣在內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8年間,創新中心引育50余個全球頂尖項目,搭建了産學研用共生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
高端醫療器械行業研發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為支持&&多元化發展,中國銀行為創新中心量身定制了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固定資産貸款、流動資金貸款、跨境並購顧問等多種金融服務。
“在産業升級過程中,企業常常面臨技術不確定性高、市場不穩定、創新失敗率高等多重風險。充分發揮保險、擔保、再擔保以及供應鏈金融等機制的作用,有助於企業分散和緩釋風險,為其敢轉型、敢創新提供堅實保障。”在盧冰看來,金融既“輸血”也“造血”,通過資本市場、創業投資、知識産權質押、科技債券等工具,企業創新潛能不斷激發,技術成果轉化與産業化進程得到催化,新質生産力不斷培育。
李柳潁分析,《意見》對照提升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産業合理布局和拓展發展空間等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分別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支持舉措。這些硬招、實招,將有力有效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更加便利化的投融資服務,為關鍵技術和産品的攻關及科技成果轉化多渠道引入長期資金,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
建立長效機制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不斷增強發展韌性與核心競爭力。
專家&&,《意見》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促進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這將推動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體系加快完善,逐步構建出同推進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金融體制,切實深化産融合作,促成“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加速新型工業化。
當前,金融端與産業端的協同水平有待提升,金融産品和服務在覆蓋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中試驗證、規模化推廣等關鍵環節仍顯不足,資金鏈與創新鏈的適配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具體來看,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比偏低問題依然存在,信用貸款支持不足,部分高端製造、創新型企業融資難題突出。此外,首貸難、信用弱、擔保缺等問題依然困擾部分中小企業發展。”盧冰告訴記者。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要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重點引導銀行為製造業重點産業鏈技術和産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
從金融服務供給看,要構建全覆蓋差異化服務體系。李芳芳&&,應圍繞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需求,完善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股權投資等多元化金融供給體系,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先進製造業、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推動金融資源向産業鏈關鍵環節、核心技術攻關、專精特新企業和重點産業集群集中,形成耐心資本支持産業長期發展的良好機制。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將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金融政策,縱深推進産融合作。針對重點産業鏈,推動産品服務創新,完善全産業鏈多層次金融體系;聚焦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實施“科技産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健全國家産融合作&&功能;圍繞66個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推動試點政策、標準等先行先試,將試點城市建設成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記者 賴奇春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