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機”遇中國 共享未來-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13 23:25: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時評丨“機”遇中國 共享未來

字體: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機”遇中國 共享未來

  新華社記者孫晶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已落下帷幕。能模擬人手靈活抓取微小物體的“靈巧手”、步履穩健且能與人流暢對話的雙足人形機器人、在生産線上精準協作的機械臂……5天裏,來自國內外200余家機器人企業帶來的1500多件展品,共同描繪出機器人深度融入人類生産生活的未來圖景。

  一場世界級的專業展會在此“引爆”,其根基深植於中國強大的産業優勢與深厚的創新土壤。本屆大會創下一項紀錄:50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齊聚一堂,數量為全球同類展會之最。同時,超過100款首發新品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現令人驚嘆的技術迭代速度。這背後依託的,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所擁有的“全周期”發展沃土。這裡有完整的産業鏈,為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製造提供堅實基礎;有豐富的應用場景,覆蓋工業、農業、醫療等各大領域;更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為行業發展帶來無限可能。正如一位歐洲參展商所感慨的:“中國市場是創新的試驗場,更是成長的加速器。”

  如果説強大的産業基礎是“硬實力”,那麼大會所展現的開放姿態,則體現了中國積極擁抱智能變革、引領推動創新合作的誠意與信心。本次大會的核心議題涉及人工智能與實體機器人融合等全球性前沿課題。大會不僅有産品博覽會,更有超過400位國內外業界代表參與的高端論壇。中國為全球科技界搭建交流思想、凝聚共識的&&,得到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等28家國際機構的讚同與支持。

  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其進步從來不是閉門造車、單打獨鬥就能實現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洪海教授告訴記者,機器人的發展,本身就是融合了精密機械、新材料、電子工程、軟體算法、人工智能等諸多學科的集大成者,是全球智慧通力協作的結晶。在這樣一個深度融合的産業中,如果像有的國家那樣人為製造壁壘,試圖割裂産業鏈與創新鏈,不僅會大幅增加創新成本,更會阻礙技術進步的整體步伐,最終損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歷史和事實證明,只有開放合作、互通有無,才能共同“做大蛋糕”,實現互利共贏。這場大會向世界發出響亮的信號: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開放的中國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擁抱創新、促進合作,與世界各國一道,為全球共同發展注入更強勁、更普惠的科技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