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經濟開發區內一家5G光通信元器件生産企業車間,工人正在趕制5G網絡通信光纖交換機電源元器件訂單。馮樹風攝(中經視覺)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9.3%,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信息通信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截至6月底,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數達3022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網絡支撐有力、融合應用深入、普惠服務便捷是上半年信息通信業發展呈現出的主要特點。
新興業務增長較快
上半年,我國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055億元,同比增長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産業發展部主任左鎧瑞認為,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使得行業持續保持增長。一方面,5G滲透率不斷上升,帶動移動用戶上網流量連續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6月底,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04億戶,用戶普及率超79%。
另一方面,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加快,大模型、智能體等人工智能(AI)技術深度融入各業務環節,形成“AI+”的信息服務新形態,為數字化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數字産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了3.4個百分點。
此外,5G新通話、短視頻、雲游戲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進一步帶動用戶DOU(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長。“5G在C端(消費者)應用加快普及,主要受網絡、終端、生態等多重因素推動。”左鎧瑞觀察到,隨着“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紮實推進,鐵路、地鐵等重點場景移動網絡信號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用戶能夠穩定、高速、不間斷地使用5G網絡。
與此同時,5G手機門檻價格已由商用初期的2500元降至千元以內,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主流産品。今年前5個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達1.02億部,在同期手機出貨量中的佔比已經達到86.2%。在《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以下簡稱《升級方案》)等政策指引下,政産學研協同發力,加快5G在信息消費、融合媒體等領域深度應用,培育形成雲電腦、5G+8K直播、5G NR廣播等新應用。
國際數據公司IDC諮詢預測,2025年雲終端市場仍將繼續保持高增長。從企業辦公到家庭娛樂,雲電腦憑藉高效安全、靈活便捷的特點,逐漸改變着大家使用電腦的方式。中國聯通推出“AI+5G+eSIM”産業合作行動計劃,通過人工智能、5G通信和eSIM技術的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高速穩定的雲電腦服務。
近年來,中興通訊發揮企業在5G、雲計算、AI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攜手中國聯通共同推動雲電腦行業發展。“雲電腦具備彈性硬體能力,可以共享雲端AI算力資源。端側AI和雲側AI根據場景需要動態協同,使得普通消費者能夠簡單、低成本地享受AI帶來的紅利。”中興通訊副總裁華新海説。
“支撐信息通信業平穩運行的有利因素持續積累。智能經濟、穀子經濟、直播經濟、視聽經濟等快速興起,具有高科技元素、高情緒價值的信息服務空間廣闊。在政企市場,行業有望實現從通信服務到聯網服務、算網服務、數智服務一體化的轉型升級,人工智能、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有望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左鎧瑞&&。
5G-A加快商用
近期,不少用戶發現,自己手機上的信號標識變成了“5G-A”。左鎧瑞告訴記者,作為5G技術升級版,5G-A速率更快、時延更低、連接更廣、感知更準,進一步優化AR/VR、全息通信等沉浸式消費體驗,並大幅提升車聯網、應急通信、遠程醫療等公共服務的響應速度。例如,5G-V2X技術實現車輛與周圍環境的高效信息交互,提升車輛協同控制能力。
前不久,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啟動了“雙萬兆AI Family計劃”,從更高速的技術網絡、更全面的産品體系、更可靠的服務品質等方面滿足家庭生活、工作的智能需求。“雙萬兆”指的是“5G-A無線+F5G-A有線”光網技術能力均近萬兆。此次升級的萬兆寬帶憑藉下行接近10Gbps、上行接近1Gbps的網絡能力,支持8K超高清視頻、雲游戲等高帶寬應用場景。
從智慧家庭到人群密集的商場再到生産車間,5G-A都能為萬物互聯提供穩定的網絡連接。在京東方高端面板製造基地,叉車、板材等生産物料都被貼上數字標籤,物聯網技術能夠讀取這些“數字身份證”的信息,並通過廠區內的5G-A網絡將數據回傳至雲端和可視化&&,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將物料運轉和揀選效率提升70%。
當前,信息通信業正處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作為行業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5G-A也在加快其商業化進程。《升級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快5G-A商用網絡部署,推進5G網絡向5G-A升級演進。“我們將抓好網絡建設與升級,持續提升5G和千兆光網覆蓋深度與廣度,加快推進5G-A、萬兆光網試點部署,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謝存説。
左鎧瑞則建議,要深化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推進5G-A標準演進、産品研發、商用部署和應用推廣。同時,加強6G關鍵技術研發,推動算力布局、調度&&、傳輸網絡優化升級,提高網絡資源智能化調度能力和服務效能,滿足大上行、低時延、高可靠的産業數字化發展需求。
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目前,5G已應用於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86個,在製造業領域已經形成協同研發設計、柔性生産製造、遠程設備操控、設備預測維護、生産現場監測、機器視覺質檢、無人智能巡檢、工藝合規校驗、生産過程溯源、廠區智能物流等20余個典型應用場景。
位於南寧市西鄉塘區雙定鎮的華潤水泥工廠,在5G技術賦能下,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的數字化之路。在這裡,中國聯通與華潤建材合作,構建“5G+工業互聯”應用服務體系,對生産、管理、辦公等環節完成智能化改造。
“以前,設備維護需要巡檢人員到現場,眼看、手摸、聽聲,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難免會出現隱患發現不及時、判斷不準確等問題。”工廠工人告訴記者,現在有了5G網絡,設備上的傳感器可以將監測到的數據實時傳送至工業互聯網&&,結合機理模型和算法進行智能分析,提前預測設備隱患。
發展“5G+工業互聯網”既為工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解決方案,又為5G帶來廣闊發展空間。目前,我國已建設超過1.85萬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
“工業互聯網正加快賦能千行百業,形成了&&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模式,廣泛融入電子設備製造、鋼鐵、採礦、電力、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紡織等領域。”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標準化技術研究所所長朱浩認為,雖然“5G+工業互聯網”取得明顯成績,但在落地應用中還面臨認知觀念偏差、技術標準不統一、存在知識壁壘等挑戰。
他建議,下一步要打造“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推進網絡、標識、&&、數據、安全體系建設,以工程化、具象化為導向,通過場景牽引構建完備的工業互聯網産品體系。此外,高水平建設“5G+工業互聯網”試點城市,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政策舉措,不斷完善部省聯動發展模式。推進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産業鏈融合應用,分行業制定推廣應用指南,推動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共享資源、開放場景,實現以鏈促網、以網固鏈。
“應重點推動5G-A和5G毫米波關鍵技術研發及産業鏈成熟,深化5G與AI、北斗、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創新,打造多技術融合的5G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左鎧瑞説。(記者 李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