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業質效提升迎機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8 08:28:03
來源:經濟日報

軟體業質效提升迎機遇

字體:

安徽睿酷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在演示疼痛緩解康復訓練軟體。肖本祥攝(新華社發)

  今年上半年,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呈現出穩增長、增效能、強能力的特點。1月至5月,軟體業務收入55788億元,同比增長11.2%;實現利潤總額6721億元,同比增長12.8%。信息技術服務收入38096億元,同比增長12.0%,佔全行業收入的68.3%。其中,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5855億元,同比增長11.2%。

  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重塑軟體業,為其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專家預計,今年我國軟體業有望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

  盈利質量持續改善

  上半年,我國軟體業在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內生動力,增長穩健,質效提升。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軟體産業研究室主任楊婉雲&&,軟體産業盈利質量持續改善。1月至5月,利潤總額增速較收入增速高1.6個百分點,説明軟體企業運營效率改善、高附加值業務佔比提升以及商業模式優化。同時,一季度軟體上市企業營收同比增長5.1%,較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4個百分點,虧損面大幅收窄,較去年同期收窄20億元,企業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有所增強。

  從國際市場看,前5個月,軟體業務出口額達227.1億美元,同比增長3.3%,較去年同期由負轉正。這主要得益於新興市場拓展,以及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開始轉化為出口競爭力。

  從區域發展角度看,産業集聚效應與協同發展態勢並存。東部地區依然是産業發展的核心,貢獻全國84.2%的軟體業務收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城市群作為創新策源地,同比分別實現了12.3%和11.9%的增長,引領作用突出。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廣東5個軟體重點省市的地位依然穩固。

  “軟體業應用融合度高,軟體産品已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數智化進程。”賽智産業研究院院長趙剛介紹,截至6月,互聯網普及率已達79.7%,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69.2%,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84.1%,移動用戶上網流量連續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

  浪潮集團副總裁、浪潮數字企業總經理魏代森&&,在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升級、技術迭代等多種因素驅動下,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上半年,我國軟體業依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企業核心業務場景數字化再造,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人工智能重塑行業

  人工智能正為軟體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新動力。楊婉雲認為,人工智能驅動軟體開發範式變革,實現成本效率優化。一方面,AI輔助開發工具大規模應用,通過智能代碼生成、測試和調試,顯著提升研發效率。另一方面,以DeepSeek等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其相對低的調用成本和強大的基礎能力,使得過去昂貴的大模型技術得以迅速普及,讓廣大中小企業和開發者能夠以較低門檻開發和部署AI應用。

  趙剛&&,隨着基礎大模型、行業大模型、智能體、具身智能等技術不斷革新,人工智能技術促進軟體業全産業鏈迭代升級。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算法加快創新。截至6月30日,我國累計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有23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或功能完成登記。

  開源體系建設不斷完善。DeepSeek以軟補硬、開源傳播、生態優先的創新模式有效激發了行業開源創新氛圍,多家科技型企業推出一批開源軟體成果,比如,倉頡編程語言、星環車載操作系統、文心大模型等加速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開源社區加快建設。開源鴻蒙生態加速演進,截至6月底,搭載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産品種類超1200款,總量超11.9億台,上架應用與元服務數量超2.5萬個,生態夥伴超450家。

  人工智能催生應用新藍海,構建企業“第二增長曲線”。楊婉雲介紹,AI驅動形成新市場。自2月以來,智慧城市、金融、能源、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智能化轉型需求大量釋放,基於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底座的各類AI應用加速落地。據統計,上半年全國大模型相關中標項目累計已達1810個,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AI産品及服務成為骨幹企業業務增長的新動力,例如,抖音集團上半年中標多個行業項目。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數智時代最鮮明的特徵可概括為“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AI提高生産力”,即“軟體定義世界”。這意味着大眾衣食住行、企業經營和政府運轉都架構在網絡、軟體和數據之上,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應對AI時代的新型安全挑戰,周鴻祎提出“以模制模”的思路:“用大模型來對付大模型,推出大模型衛士解決大模型遭受攻擊、隱私洩露、內容出錯等風險,並緩解幻覺問題。”

  “在政策與技術雙重驅動下,AI大模型和開源模式將進一步提升新産品開發效率,賦能關鍵軟體産品智能化升級。”魏代森説。

  技術驅動創新加速

  我國軟體業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原因何在?趙剛分析,軟體技術創新活躍,新産品不斷更新換代;國産軟體産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持續擴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不斷深入,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宏觀需求、技術創新和政策環境三大引擎共同構成了強大、持久的驅動力體系。”楊婉雲説,其中,技術引擎帶來創新驅動。近年來,開源、雲與AI三重趨勢疊加,為軟體産業創新提供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首先是開源模式普及,開源已成為軟體技術和産業創新的主導範式,極大降低了創新門檻。我國擁有龐大的開發者群體,國內開源社區的活躍度和企業參與度持續提升,這不僅加速軟體産品成熟,也促使人們從開源使用者逐步向貢獻者和引領者轉變。其次是雲計算全面滲透,SaaS(軟體即服務)等模式創新,改變了軟體的交付和商業模式,推動軟體産品向按需訂閱、即開即用的服務轉變。這不僅為軟體企業開闢了持續性收入的新來源,也讓眾多中小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先進的數字化工具,極大拓寬了軟體的應用廣度和深度。最後也是當前最受關注的,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正為軟體業注入新活力。

  “技術創新是核心驅動力。”魏代森&&,中國軟體企業不斷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推動軟體技術創新升級,提高軟體産品的性能和質量。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將推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進一步提質增效,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軟體”行動,加速軟體智能化進程。聚力打造優質開源項目,深入推進以貢獻為導向的開源人才評價,營造更具吸引力、包容性和創造力的開源生態。

  楊婉雲判斷,上半年11.2%的收入增長為軟體業全年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6月份互聯網軟體及信息技術服務位於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數字中國建設深入推進,進一步加快傳統産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不斷釋放新的市場空間。而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加速落地,也將為産業增長注入新動能。

  “全年看,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明顯。在各行業中,軟體業是技術創新活躍、增長動力充足、市場規模穩定的重要行業。預計,全年軟體業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速,人工智能大模型、雲計算、大數據、集成電路設計、電商&&技術服務等細分領域仍將保持較高增長率。”趙剛説。(記者 黃 鑫)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