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上展出的一款飛行器。 記者 張紋 攝
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於7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舉行。這場匯聚全球近300家參展商的盛會,不僅是技術成果的展示&,更是低空經濟全産業鏈協同發展的縮影。從核心部件到整機製造,從場景應用到安全監管,一幅“技術築基、應用拓界、生態共榮”的産業畫卷正徐徐展開。
技術突破:硬核創新築牢産業根基
低空經濟的崛起,始於核心技術的突破。從空域管控的“智慧大腦”到航空器的“心臟部件”,一批企業以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壁壘,為産業發展奠定硬核基礎。
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簡稱“卡斯柯”)將近40年的軌道交通智控經驗延伸至低空領域,研發出低空智能管控系統。該系統通過數字化空域建模、動態計劃流控、智能運行控制等技術,構建起“計劃-調度-監視-運維”全流程體系,其“移動閉塞”理念能為飛行器打造“四維安全包絡-立體飛行間隔-空中移動授權”追蹤飛行安全控制技術體系,通過速差分層管理實現不同速度飛行器的有序運行。
“我們在南京浦口的融合示範飛行中驗證了系統的可靠性,目前已在上海靜安區市北高新園區、福建南安落地投運。”卡斯柯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就像低空交通的“智慧大腦”,為最終實現“萬點起飛、萬點降落”願景提供技術支撐。
上海特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則深耕低空安全領域,將TDOA(到達時差定位)技術應用於城市級無人機管控,推出多模態技術融合的低空安全監管體系,整合5G-A、RID(報文識別技術)等多種技術,實現對低空目標的精準感知。在中超聯賽長春亞泰主場的“黑飛”事件中,特金H1D設備成功驅離無人機,保障了賽場安全。
“低空安全是産業發展的前提,管得住才能放得開。我們的系統已在安徽合肥、上海閔行等地落地,未來將更深度地融入長三角低空安全網絡。”公司董事長姜化京説。
上海傲世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傲世控制”)的光纖陀螺技術為無人機提供了“不依賴衛星的眼睛”。公司相關人員介紹:“光纖陀螺儀自問世以來備受矚目,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其已經成為慣性導航與制導領域的一款關鍵儀表,應用空間越來越廣闊。”未來,傲世控制將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産品的應用領域,研發超高精度光纖陀螺儀,實現關鍵零部件的國産化突破,達到年産10萬至30萬軸的光纖陀螺生産能力。
場景落地:多元應用激活市場活力
技術的成熟,加速了低空經濟在千行百業的滲透。從物流運輸到應急救援,從城市治理到空中出行,豐富的應用場景正讓低空經濟從“概念”變為“實景”。
聯合飛機集團的TD550共軸無人直升機成為博覽會上的“明星機型”。公司副總裁孫立業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它最大載荷200公斤,續航6.5小時,能在6500米高空作業,抗風能力達8級。”在浙江舟山至東極島的航線中,TD550將海鮮運輸時間縮短至30分鐘,較傳統航運時效提升75%;在“應急使命2025”演習中,它挂載4枚50公斤滅火彈實現“查滅一體”,成為森林火災滅火的得力利器。
在聯合飛機集團的展&,一同展出的還有全球首款6噸級傾轉旋翼飛行器鑭影R6000。“它融合了直升機的垂直起降能力與固定翼飛機的高速高效巡航優勢,無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實現4000公里航程和2噸商載。”孫立業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動力系統地面開車測試,計劃於近期進行直升機模式首飛,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少數掌握大噸位傾轉旋翼技術的國家之一。
上海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峰飛航空科技”)的“盛世龍”5座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則勾勒出未來出行圖景。該機型航程200公里、巡航時速200公里,去年2月完成深圳至珠海跨海試飛,僅用20分鐘就跨越52公里,較地面交通節省85%的時間。
“目前‘盛世龍’的研發及適航進展順利,爭取在2026年取證後投入試點。”峰飛航空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貨運版“凱瑞鷗”已獲得全球首個噸級以上eVTOL“適航三證”,不僅完成了“低空+物流”長距離超視距複雜貨運飛行場景探索,其消防應急機型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生態協同:全鏈聯動共繪發展藍圖
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産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從區域聯盟到標準共建,從産學研融合到跨領域合作,多方力量正攜手構建“空地一體”的産業生態。
博覽會上,“華東(含長三角)低空經濟産業聯盟”正式揭牌。該聯盟由上海機場集團等單位發起,聯合華東地區七個民航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院校組建,旨在推動政策研究、標準制定與産學研合作。作為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華東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組織,聯盟將充分發揮&&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助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産業集群,為上海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禦風未來與滬粵兩地低空經濟國資&&的戰略合作,成為産業鏈協同的典範。禦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公司將充分發揮整機製造企業在技術創新及産業鏈牽引等方面的優勢,深化與各地低空經濟國資&&的合作,助力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産品在低空出行等應用場景的落地,早日實現“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願景。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計算所則以“靈籌”品牌構建機載電子生態。其打造的低空電子品牌“靈籌”,凝聚二十年通用航空技術積澱,歷經三代系統升級,形成高度綜合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産品體系,可集成顯控、飛控、通信等40余項關鍵功能,為eVTOL、無人機等全品類低空飛行器提供高安全、低成本解決方案。博覽會上,計算所與4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築低空産業共同體。
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從單點創新到生態共建,低空經濟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着城市運行與産業形態。隨着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的舉辦,更多産業鏈協同的種子正在播撒。未來,當“空中出租車”穿梭於城市天際線,當無人機為偏遠地區送去物資,低空經濟也將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記者 張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