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市場中的低價,應是商家通過技術創新、規模效應、供應鏈優化等正當手段實現的合理低價。這種低價是可持續的,既能保證商家的合理利潤,又能讓消費者真正受益。
“3.99元還包郵”的“手工鍛打”菜刀、“1.9元秒殺”的啄木鳥男士T恤……隨着反不正當競爭法近日完成修訂,上述超低價“羊毛”,今後很可能就沒有了。這也是本次修訂的一項重點任務——摁住&&經濟領域內卷式競爭的“七寸”。
什麼是內卷式競爭?這幾年,誰沒被直播間的“秒殺價”喊得頻頻心動過?好像不搶就真錯過了1個億。然而,等“寶子們”“家人們”的購物車裏塞滿了看似誘人、實則質量堪憂的低價商品時,很多人才疑惑:打下來的不是價格嗎,怎麼連質量也跟着打下來了?
這就是內卷式競爭的典型表現。當&&企業陷入“流量焦慮”與“增長焦慮”的雙重困境,價格戰便成為爭奪用戶的直接手段。從“百億補貼”到“限時秒殺”,從“手動比價”到“自動調價”,&&企業將價格戰推向極致。這種競爭模式下,行業被迫減配置、降成本。
卷,應該越卷質量越好、功能越豐富、服務越貼心,推動行業向上走,而不是越卷質量越差、服務越糟心,行業被逼着向下行。面對內卷式競爭,商家壓力山大,消費者明賺實虧,&&更是卷不動了,可又不敢不卷。就像賽場上,大家都開着賽車高速行駛,雖然發現發動機異響、車身震動、輪胎冒煙,可誰也不敢先停下來檢修,擔心一停就被甩下。
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那位“喊停”的裁判。法律明確禁止&&經營者強制或變相強制&&內經營者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並規定了處罰措施,釋放了督促&&經濟回歸理性競爭軌道的明確信號。
法律亮劍之後,消費者心裏也會有個問號:&&不內卷了,還能買到便宜商品嗎?解答這個問題,先要厘清“低價”與“內卷”的區別。
內卷式競爭下的低價,多是商家被&&規則裹挾,以犧牲利潤和服務為代價的畸形低價。如果商家不得不參與低價促銷,他們要麼壓縮成本,降低質量;要麼黯然離場,退出競爭。比如休閒食品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的特色産業,當地一家食品企業負責人反映,小蛋糕中原來雞蛋含量佔30%,為了低價,現在的佔比也就不到10%。消費者看似買到了便宜貨,實則付出了更高代價。
而健康市場中的低價,應是商家通過技術創新、規模效應、供應鏈優化等正當手段實現的合理低價。這種低價是可持續的,既能保證商家的合理利潤,又能讓消費者真正受益。
破“卷”才能重生。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不是要禁止低價,而是要斬斷內卷式競爭對價格信號的扭曲。當&&企業不再將競爭重心放在“價格戰”上,而是轉向“價值戰”時,商家們就能騰出手來,專心琢磨怎麼把産品做得更好。超低價商品或許不會像過去那樣氾濫,但我們的購物車裏反而有望出現更多性價比高的“寶貝”,放心享受低價帶來的實惠,不用擔心是不是買到了“合成肉”,也不用看著穿兩次就起球的廉價衣服心煩。説到底,破“卷”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