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測將近60%,同時智能化體驗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重要考慮因素。汽車行業正從電動化上半場,進入智能化下半場。
汽車産業被視為工業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四個關鍵詞,擘畫出汽車行業的未來“藍圖”。其中,智能化堪稱“C位”擔當。於6月26日-27日舉行的2025高通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現場,吸引一大批行業領先企業參會,展示數十台最新款智能汽車,成為觀察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潮流的一扇窗口。
汽車智能化發展勢頭強勁
40多&演示車輛、60多個合作夥伴、50多場專題演講……本屆高通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以“我們一起,行穩智遠”為主題,參與廠商數量、現場體驗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與會嘉賓深入探討智能汽車産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合作機遇。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因為有了智能網聯,大大加速了新能源汽車商業化進程。高通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無論是利用5G實現車輛的連接,還是在智能座艙、駕駛輔助等領域,都能夠為汽車廠商,特別是中國的車企進入市場並快速迭代産品,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提及汽車智能化,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智能輔助駕駛。報告預測,今年,乘用車L2及以上輔助駕駛普及率將達65%,到2030年這一數字有望超過90%。各大車企紛紛布局智能輔助駕駛,背後有着怎樣考量?
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輔助駕駛的成本越來越低,給用戶帶來的附加值提升,用戶體驗越來越好。未來還要不斷把基礎的輔助駕駛向相對高級的輔助駕駛演進。而艙駕融合也是汽車智能化發展的一大趨勢,在實現更高的工藝的同時,汽車的性能也可以做得更好,成本也會越來越有優勢,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和發展方向。
有專家&&,輔助駕駛逐漸從可用、能用到好用不斷演進,一些新的應用需求還會不斷涌現。同時,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的商業滲透率也會進一步提升。
除智能輔助駕駛,消費者對智能座艙的關注度也很高。如今的汽車不再是“四個輪子+沙發”,而是能感知環境、思考決策的“智能夥伴”。這種“人車合一”的體驗,改變了我們過去對汽車的認知。
蔚來汽車副總裁吳傑&&,當今的汽車座艙,裏面的屏幕非常多,如何把這麼多屏幕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的技術難題。這個過程中,蔚來跟高通反復打磨,在一起進行創新,讓車內娛樂體驗不斷得到提升。
共贏汽車智能化發展新機遇
智能化走向深入,汽車行業展現出半導體屬性,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整車域控三大系統迭代加速。
朱江明&&,在與高通八年的合作中,零跑經歷了四代的芯片解決方案,一代比一代的合作緊密程度高,開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比如音頻的DSP,就可以把它用來做調音,用它的GPU,來做360度環視等,很多功能都是零跑與高通緊密合作,讓高通芯片的功能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智能駕乘體驗已由“有沒有”進入到“好不好”階段。新能源汽車涉及電池、“智駕”、智能網聯等多個領域,技術互補性強,走好智能化“下半場”,離不開産業鏈供應鏈通力協作。
“艙駕大模型或者端到端大模型的應用,是蔚來與高通兩家企業合作一個非常典型的或者非常優秀的一個案例。”吳傑説,高通在芯片的算力設計方面非常強,蔚來汽車對用戶的理解、在産品的設計上具有獨特優勢,希望兩家企業結合各自優勢,強強聯手,給用戶提供最佳的體驗。
據孟樸介紹,過去三年,驍龍數字底盤已支持眾多中國汽車品牌推出超過210款車型,覆蓋從高端豪華到大眾市場的多元需求。隨着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蓬勃發展,高通汽車朋友圈裏面的夥伴也會越來越多。
在業內專家看來,開放、合作、專注是汽車企業走好智能化的必由之路。開放可以實現“1+1”大於2的聚合效應。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已成為一些地方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抓手。峰會舉辦地蘇州市相城區,集聚了超250家新能源相關企業,是正在崛起的中國“新”高地。
蘇州市相城區委書記沈志棟&&,相城區積極搶抓數實融合新機遇,凝聚協會學會、高校院所、資本市場、産業企業、黨委政府五方力量,率先布局智能車聯網新賽道。當前,正瞄準汽車電子和汽車芯片這一細分領域,重點加快人才和項目集聚,推動零部件智能化、軟硬體一體化和規模化量産,加快打造極具相城特色的産業發展高地。
今天的中國汽車行業正如早期的手機行業,呈現百花齊放之勢,技術創新與産品迭代速度遠超海外。這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中國汽車産業有望延續智能終端産業的成功優勢,進一步在全球市場取得更大成功。(記者 凌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