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國際站、希音、Temu等電商&&走紅海外,成為我國在全球貿易中影響力持續擴大的生動縮影。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我國跨境電商唯有主動應變、求變,才能贏得先機,重塑出海新優勢。
2024年11月份,商務部印發《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持續推進海外智慧物流&&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設跨境電商服務&&。今年以來,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進一步拓寬覆蓋面。隨着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乘風出海,跨境電商生態圈日益完善。海關總署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眼下,不少電商&&以技術創新與服務優化為突破口,加速海外市場布局。比如,推出全託管服務,將跨境選品、倉儲物流、營銷推廣、售後保障進行一體化整合,降低跨境電商准入門檻,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參與到跨境貿易浪潮中。為進一步加強跨境電商&&與本土出口企業的對接,各地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資源統籌優勢,構建“政策引導+&&賦能”立體支持體系。組織企業多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深化供需匹配,鼓勵金融機構推出針對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新業態的金融産品,加大對産品出口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等新興市場的小微外貿企業支持力度,幫助企業解決跨境結算中的資金難題。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獨立站、前置倉、海外倉等基礎設施。目前,寧波等地提出支持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出口前置倉,是個比較好的做法。各地也可結合各自實際和産業優勢,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布局跨境電商專業化園區,推動“跨境電商+産業帶”落地生根。聯合駐境外經貿代表處和海外僑團商會,促進各地優質電商&&與全球優質服務提供商對接,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加快市場響應速度。積極孵化跨境電商選品中心、直播基地、智慧倉儲物流&&、跨境供應鏈服務&&、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形成供應鏈、物流鏈、數據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化跨境電商産業生態綜合體,實現內外良性互動,提升綜合競爭力。
接下來,跨境電商&&和外貿企業要密切關注國際貿易變化,提升風險意識,加強境外風險防範和合規經營培訓,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開展多元化市場布局,持續挖掘國際市場新增量。
一方面,具有帶動作用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經貿合作區、公共海外倉、海外營銷服務&&應發揮技術、運營、服務模式的優勢,利用外貿産業集群拓展線上業務,實施全流程服務指導,推動孵化更多外貿企業,進一步開拓海外新市場、新渠道。
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外貿企業也要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借助數智技術豐富個性化服務,優化用戶體驗。進一步把握國際市場需求,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推動産品設計、生産、營銷全鏈條升級,提升産品附加值,以應對成本上升帶來的價格壓力。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通過線下參加展會等契機積極開拓東盟、歐洲等市場,利用“前展後倉”助力企業拓市場、增訂單。創新宣傳策略,加大海外社交媒體&&推廣,吸引更多海外用戶。王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