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積極運用新技術、適應新趨勢、培育新動能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已經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國務院不久前批復,在海南全島和秦皇島等15個城市(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同時撤銷在海口市、三亞市、阿拉山口市設立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此舉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優化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蓬勃發展,典型示範帶動效應明顯。從2015年杭州獲批設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始,至今年4月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達177個,覆蓋了90%以上的省級行政區。例如,海南省依託自貿港政策,探索“零關稅+數據自由流動”,成績顯著;遼寧省丹東市聚焦陸路貿易與新興市場輻射,通過物流體系突破地理限制。2024年6月份,商務部等9部門公布的《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從積極培育跨境電商經營主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優化監管與服務、積極開展標準規則建設與國際合作等多方面着力,為拓展跨境電商出口、優化海外倉布局、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提出明確要求;同年11月份印發的《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設跨境電商服務&&,為企業提供海外法務、稅務資源等對接服務。
同時,也要看到,在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過程中,政策與監管體系有待完善;政策零散化、監管滯後,政府協同與標準化程度不足;産業物流成本需要降低,産業的數字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有待優化;等等。未來,需多角度發力,形成政府優化監管、産業協同聯動、企業創新提質的發展趨勢。
完善機制,優化監管模式。統一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政策框架,避免不同地區政府間政策執行差異導致成本上升。優化政府監管與宏觀調控職能,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貿易全程可追溯,降低虛假申報、通關等風險。加大財稅與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深化稅收優惠並探索跨境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試點金融創新,推廣海南自貿港先進模式,支持擴容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場景。強化物流通關便利化,完善國際物流網絡,補貼跨境企業建設運營公共海外倉。
協同發展産業,促進技術融合。實施産業差異化定位與協同化發展,依託不同區域特色産業進行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快産業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全流程數字化技術,建設通關、物流、支付一體化的線上産業綜合服務&&。加大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應用,支持全産業優化技術運營,利用機器人等智能客服降低成本。通過技術融合,構建全球供應鏈網絡,實現物流樞紐聯動,打造多樣化跨境聯運體系,建設跨境電商全産業應急供應鏈機制。
合規經營企業,努力培養人才。實施品牌戰略,從低價競爭與行業內卷轉向文化、技術、服務多元驅動。積極保護跨境電商知識産權,規避侵權風險。實施相關人才梯隊培養並組織團隊建設,進行定制化培訓與校企合作。推動高校開設跨境電商專業,鼓勵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訂單式”人才。跨境電商企業應進行技術創新與模式探索,引進精通國際市場規則的複合型人才,建設國際化團隊,提升合規化運營能力。(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