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北斗規模應用的市場化、産業化和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北斗産業發展呈現穩步回升態勢。”在日前舉行的《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
北斗産業是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總體産值達5758億元,同比增長7.39%。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産業核心産值同比增長5.46%,達1699億元,在總體産值中佔比為29.51%;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産值同比增長8.21%,達到4059億元,在總體産值中佔比達70.49%。
於賢成&&,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産業升級加速推進,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對衛星導航設備及時空數據的需求持續釋放,為北斗時空信息應用與服務市場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同時,多項政策推動北斗在行業領域和大眾消費領域深化應用,使市場活躍度不斷增強。
在政策持續推動、技術迭代、需求牽引等多重驅動下,2024年,北斗系統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深度應用與創新突破,其高精度定位、短報文通信、時空信息服務等核心能力,持續賦能千行百業。北斗跨界融合不斷深化,與5G、AI、物聯網技術結合,催生出無人農場、數字工地等新業態。精度與可靠性不斷提升,米級定位、短報文功能已在電力和應急等關鍵領域成為標配。
在農業領域,北斗應用向着智能化和精準化升級,已從單一導航向全産業鏈智能化延伸,顯著提升了農業的生産效率與資源利用率,為單産提升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港口裝卸和堆場的全自動化作業中,安裝了北斗導航設備的無人集卡運行效率提升了25%,“5G+北斗”的模式正在打造更多的智慧港口。
“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北斗應用的又一重要領域。”於賢成&&,中國民航已建成低空飛行服務三級體系,北斗機載終端覆蓋率已達95%,支持無人機配送、城際運輸等新業態,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關注低空經濟。低空經濟進入創新密集和快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北斗系統將在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設備及零部件與解決方案提供和運營服務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過,北斗産業發展依然面臨挑戰。一方面,部分細分領域因技術標準化進程滯後、同質化競爭引發價格戰,導致産品單價持續下行;另一方面,受國際環境等因素影響,以出口業務為主的企業受到了較大衝擊。此外,研發投入的剛性增長成為普遍現象,特別是在車規級芯片、時空數據融合處理等關鍵技術領域,持續高強度的投入雖可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但短期內也擠壓了利潤空間。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産業總體産值雖保持增長,但企業營收表現受細分賽道競爭格局、技術壁壘等影響而差異明顯。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北斗時空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冬航&&,未來北斗産業將加速向需求牽引型生態演進,具備全産業鏈整合能力、場景解決方案差異化的特色企業有望在分化中佔據先機。從驅動因素看,高精度定位服務、智能輔助駕駛、智能網聯、低空物流、低空配送、低空文旅、農業數字化等新興場景成為重要增長點,相關企業通過技術復用與場景創新實現業務擴張,尤其在芯片自主化、通導感一體化、算法優化等領域構建壁壘的企業,可以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記者 崔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