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需兼顧商家與消費者權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1 08:23:40
來源:經濟日報

&&治理需兼顧商家與消費者權益

字體:

  &&治理需兼顧商家與消費者的權益。為經營者營造良好經營環境、為消費者創造放心消費環境,同等重要。&&這把“屏蔽劍”,既要斬斷伸向商家口袋的黑手,更要護住消費者心中的天平。

  “618”購物節大幕剛啟,淘寶便拋出一項新措施:商家可直接屏蔽高退款率人群,不過目前只對淘天服飾行業商家開放。消息一出,在全網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為何幫商家“拉黑”客戶?對商家來説意味着什麼?關鍵是對消費者來説有何影響?

  消費者可略微放心,這條措施對大多數人沒什麼影響。據了解,該功能主要應用於廣告投放場景,讓商家可在自定義推廣時,降低對存在退貨空包、謊稱未收貨等異常行為用戶的展示頻次。換句話説,是為了精準打擊那些將“7天無理由退換”當成“零成本試衣間”的“薅羊毛者”。

  過去幾年,非正常退貨對服裝電商造成了極大困擾,去年“618”期間,“女裝退貨率高達80%”的話題便已暴露行業窘境,今年“五一”期間某學校60余名學生網購演出服,參加運動會後又集體退貨的事件,再度將此類行為推向風口浪尖。

  對商家而言,新措施有助於改善經營環境。廣告投放講究精準觸達,如果預算浪費在頻繁退貨的“高危人群”身上,豈不是打水漂?如今,商家可主動過濾異常用戶,將資源向潛在客戶傾斜,是符合商業邏輯的選擇。

  然而,當技術手段演變為消費者分級分類的工具時,消費者難免擔憂。首當其衝的便是規則透明度缺失:&&未公布“高退款率”的具體判定標準,不少日常退貨較多的用戶擔心自己也被打上“高危標籤”。説起退貨多,用戶更惱火。如今電商&&貨不對板、盜圖盜視頻、AI生成“照騙”、水軍刷好評等現象屢見不鮮。消費者拆開期盼已久的快遞一看,簡直不敢相信是同一件商品,若不退貨,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

  以前買到貨不對板的衣服,免費退了也就忍了,現在消費者不僅要自己貼郵費退貨,還要落個“高頻退貨人群”的標籤,這讓消費者怎麼忍?難怪消費者喊話&&:“既然能屏蔽高頻退貨人群,為何不讓我們屏蔽高退貨率商家?”

  &&治理需兼顧商家與消費者的權益。為經營者營造良好經營環境、為消費者創造放心消費環境,同等重要。&&此舉旨在打擊“薅羊毛者”,讓商家安心經營。然而,治理的“外科手術”,切不可變成誤傷消費者的無差別打擊。

  任何一項影響廣泛的政策&&,通過開門問策,從草案公示到聽證會的民意採集,從意見反饋的閉環管理到實施效果的跟蹤評估,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給&&的啟示是,推出涉及數億消費者和商家的措施,尤其是可能造成消費者權益縮水的規則時,是不是也應該堅持用戶至上的初心,提前聽聽用戶的聲音?措施實施後,也應該把規則説得更明白。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照騙”滿天飛的狀況已有強烈不滿,&&應當引起重視,拿出過硬的措施來治理。

  説到底,電商江湖的規矩,得靠&&、商家、消費者三方共治。&&這把“屏蔽劍”,既要斬斷伸向商家口袋的黑手,更要護住消費者心中的天平。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