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正視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完善人工智能監管體制機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主動權。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改變人類生産生活方式。我國積極擁抱這場智能革命,日前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區域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也要看到,我國人工智能在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面對全球AI算力芯片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的現實,既需在技術底座上加速突破,更需在應用生態、治理規則上構建主導權。
攻堅核心技術,築牢自主創新底座。人工智能領域要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必須在基礎理論、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當前,我國正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心掌握AI技術主權,以新型舉國體制破解“卡脖子”難題,實現從實驗室的“0到1”到産業的“1到N”。以AI芯片為例,美國持續收緊高端芯片出口,倒逼國産芯片加速落地。當技術斷供成為常態,自主研發就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唯一解,各類國産AI芯片正在夯實我國算力版圖的底座。
深耕應用場景,釋放人工智能乘數效應。目前,我國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産業鏈,涵蓋算法、芯片、語料、智能軟硬體開發及行業應用等環節;大模型已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産製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應用場景、海量數據資源、完整産業體系,這些都是推動數實融合的巨大優勢。未來,應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人工智能大規模廣泛應用,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智能化升級。
完善治理體系,劃定高質量發展航道。人工智能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帶來巨大發展機遇,也面臨就業衝擊、隱私洩露、虛假信息氾濫等諸多挑戰。對此,需要構建“規則+倫理+技術”三位一體治理框架。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法規陸續&&,規範人工智能應用。我國還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推動制定全球標準,確保人工智能技術以負責任、公平的方式發展,造福全人類。
從算力基建到算法突破,從場景創新到規則引領,中國正以系統思維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時與勢。站在智能革命的歷史節點,中國的選擇清晰而堅定——既要做技術創新者,更要成為規則制定者。應用場景優勢、制度優勢與中華文明底蘊深度融合,必將夯實我們在智能革命浪潮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