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大足區圖書館,海棠小學的學生和老師在閱讀數字圖書。新華社記者 唐奕攝
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從有聲閱讀到視頻講書……數字時代,雲閱讀讓海量書籍觸手可及。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賦能下,閱讀正變得越來越有趣。
近日,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數字閱讀論壇暨第十一屆數字閱讀年會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論壇上,專家就數字化閱讀相關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用戶規模擴大至6.7億
“當前文化産業呈現出規模擴張、跨界融合和消費升級等多種趨勢。”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説,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共同作用下,數字文化正加速融入經濟消費多個環節,推動文化産業向更具互動性和多樣性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閱讀領域,技術賦能下,閱讀的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華為閱讀業務部部長毛魁詳細介紹了華為閱讀&&的最新進展。他説,公司新支持的相關功能,使用戶能夠在無網絡環境下繼續閱讀。此外,全場景協同能力也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數字閱讀已從一種小眾選擇變為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涵蓋全年齡段人群和各類閱讀場景,構建起完整的閱讀生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説,我國數字閱讀作品類型不斷豐富,閱讀形式多樣,逐步形成整體規模大、覆蓋範圍廣、産業鏈條長、創新能力強的行業發展格局。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擴大至6.7億。數字閱讀行業總營收達661.41億元,同比增長16.65%。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便捷性的提升,閱讀碎片化問題日益凸顯。對此,孫壽山建議,應高度重視數字作品的質量,&&和相關企業要加強內容審核與篩選,建立健全優質內容推薦機制,為讀者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閱讀選擇。
“技術+內容”雙向賦能
多位專家認為,閱讀行業應積極擁抱AI技術。
毛魁透露,華為不久前發布了一項眼動翻頁技術專利。該技術利用芯片級AI算法鎖定用戶眼球的焦點,當用戶閱讀至頁面底部並向上看時,系統將自動翻頁。
在孫壽山看來,AI技術將為數字內容産業帶來深刻變革,也給包括數字閱讀行業在內的數字出版業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
“目前,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技術,在數字閱讀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潛力。”中國移動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於航説,“在AI與5G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數字閱讀産業正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深耕’轉型升級。”
於航介紹,公司依託自身大數據和運營商優勢,借助“AI+”為數字閱讀注入新活力。公司自主研發的AI智作引擎,已構建全流程智能閉環生態,有效賦能網文、短劇等數字內容的生産環節,提升內容創作的效率和質量。通過構建全場景閱讀生態,行業領軍企業正推動“技術+內容”雙向賦能,為全民閱讀的深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AI輔助工具為提升寫作效率帶來了便利,但也有部分作者使用AI工具抄襲洗稿生成大量同質內容,對行業生態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抖音集團副總編輯王強説,平衡技術創新與版權保護,是行業需要解決的難題。
孫壽山説,AI洗稿、盜版侵權等問題侵害著作權人和行業主體的正當權益,損害了數字閱讀生態的持續優化和保障。如何更有效地打造精品、促進閱讀,亟需行業乃至社會來回答。(記者 韓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