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5月18日電(記者凌紀偉)實物展示、學術研討、貿易洽談、專業賽事……具有“雷達技術風向標”意義的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於5月17日-19日在安徽合肥舉行。
雷達技術與裝備堪稱國防與工業發展的關鍵領域,是現代科技的一顆璀璨明珠。本屆博覽會重點展示雷達尖端裝備、數智體系、新域新質、電子基礎等産品及解決方案,一批“中國首創”成果集中亮相。期間,院士、專家學者交流研討雷達行業前沿技術與趨勢、産業應用與突破等話題。此外,一系列圍繞國際合作、行業交流、科技金融、成果發布、科學普及等開展的活動進一步拓展了開放協同的雷達行業生態。
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於5月17日在合肥開幕。主辦方供圖
展示雷達最新技術和裝備實力
雷達行業具有專業門類齊全、技術成果豐碩、應用場景廣泛、産業拉動效應強勁的優勢。本屆博覽會上展示的以米波雷達為代表的反隱身雷達、車路協同高精度感知系統,以及全系列關鍵元器件、原材料、工業軟體等“中國首創”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國雷達技術在全産業鏈的創新和引領能力。
在5萬餘平米的四大展區內,來自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國航天、中國船舶、中國兵器、中國航空等各大軍工集團、中國科學院和國內外産業鏈上下游近600余家機構集中亮相。
在主展館,中國電科打造了尖端裝備、數智體系、新域新質、電子基礎等四大室內主展區及低空經濟分展區,展出400余項産品,體系化呈現了企業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全産業鏈優勢。
中國電科在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主展館的展&。新華網記者冉曉寧 攝
“中國電科伴隨中國雷達行業‘白手起家’,始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完成從追趕到局部領先的轉型,推動陸、海、空、天預警探測技術加快發展。”中國電科副總經理孫迎新在展會開幕式主旨發言中説。
據專家介紹,當前,雷達技術正向智能化、網絡化、無人化、綜合一體化方向發展。雷達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目標識別的創新應用。雷達與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艇等&&結合,形成移動的感知節點。量子雷達、光子雷達的前沿方向,也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
在主會場報告中,同濟大學副校長童小華&&,要建立全球廣義控制的行星多源遙感(可見光、激光、雷達等)聯合的高精度定位、複合測圖與精度評估方法,應用於地球、月球、火星等行星遙感測圖任務。
隨着技術持續進步,雷達技術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從傳統的主動到被動,從有源到無源,從單機到多機,再到組網乃至智能體系,每一步跨越都推升新的感知能力的形成。
推動雷達技術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隨着科技發展,雷達技術的應用從早期的軍事領域全面拓展到國民經濟各領域,走向千家萬戶,成為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驅動力。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據專家介紹,雷達技術作為現代信息社會的核心感知手段,正加速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及6G等技術融合,推動多領域生産力革新。
在低空經濟領域,雷達可實現無人機導航、避障及航管系統智能化,保障低空安全,推動低空物流、載人飛行等新業態發展。在環境保護中,雷達可實時監測大氣污染、森林火情及海洋生態,為環境治理提供精準數據支持。雷達技術在空間探測、健康監測等領域也有一些創新應用,進一步釋放更多産業潛力。
李德仁院士在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主會場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主會場報告中&&,要努力推進和實現 空、天、地、海無所不在的時空智能,抓緊推進人工智能引導下的通導遙一體化時空智能大眾化服務,創造多個萬億級産業,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博覽會上,雷達技術在智能汽車、低空經濟、機器人、人工智能、應急救援、氣象等空間應用、環境保護、健康應用等新領域的應用成果精彩紛呈。在展區,觀眾還可現場親身感受雷達在低空城市、災害預警、智能家居等場景的應用。
據中國氣象局探測中心主任張鵬介紹,171部X波段相控陣雷達已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組網運行,有效提升了天氣雷達網的時空分辨率,增強了突發強天氣過程的監測預警能力。
雷達技術的多樣化應用還需業界深入探索。“雷達與交叉前沿”“雷達與通感一體”“雷達與航空航天”……展會期間,以“雷達+應用領域”冠名設置了多場分論壇,涵蓋雷達及相關技術領域多個熱點和前沿主題,為開拓雷達應用深度和廣度貢獻行業智慧。
與會嘉賓在雷達與前沿交叉分會場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為表彰雷達技術革新和應用創新産業化落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博覽會開展了“金獎”評選活動。一批在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市場綜合表現三大維度上成績斐然的整機類、部件類、元器件類以及應用類産品脫穎而出,提振了行業創新發展的信心。
搭建産業鏈供需對接&&
本屆博覽會重點突出雷達及相關電子信息領域産業鏈供應鏈科技創新成果,研討産業鏈供應鏈優化策略,促進産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緊密協作。
據主辦方介紹,博覽會匯聚雷達及相關電子信息領域産業鏈上下游核心力量,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加強深度整合與協同聯動,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構建安全可控、自主創新的雷達産業體系,夯實産業可持續發展基礎。
據了解,本屆博覽會齊聚八大經貿公司,共謀國際化協同發展。搭建經貿論壇、市場推薦、合同簽約在內的交流&&,展現開放合作的理念。通過搭建供需雙方直接對話的橋梁,精準匹配雷達技術需求,切實打通從創新理念到實際應用落地的關鍵環節,為産業發展增添強勁動力,引領行業邁向全新的發展高度與廣闊前景。
博覽會現場,一批來自美洲、歐洲、亞洲等國的頭部企業引人矚目,他們的亮相拓寬了雷達國際産業鏈合作。與此同時,主辦方也加大跨境技術轉化,希望以博覽會&&推動孵化更多産業鏈深度合作項目,推動務實成果服務千行百業。
外商在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現場與企業交流。主辦方供圖
合肥作為“創新之都”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匯聚中國電科多家成員單位、中國科大等頂尖科研機構,在雷達技術、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在投融資高峰論壇上,合肥組織了招商引資政策宣講,科大硅谷、中安創谷等當地企業進行宣講,以投融資帶動更多合作達成。
雷達及上下游産業是通信與裝備製造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雷達技術及應用發展,是加快發展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
世界雷達博覽會,緊扣國家戰略發展關鍵需求,正以全球視野,打造雷達及相關電子信息領域全球産業創新的策源地、全球雷達技術的風向標、國際雷達科技合作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