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蒼松:高性能、低成本是雷達在低空和商用航天廣泛應用的關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8 23:19:05
來源:新華網

金蒼松:高性能、低成本是雷達在低空和商用航天廣泛應用的關鍵

字體:

  5月17日,由中國雷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本屆大會以“共享創新成果,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活力”為主題,匯聚尖端科技力量,共繪雷達産業創新藍圖。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所長金蒼松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經過數十年積累,23所在雷達及電子信息産品等領域研製經驗豐富,相關技術和産品致力於服務國防建設、國家戰略和國計民生。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所長金蒼松接受新華網專訪

  星載與無人機載荷技術全布局,賦能國計民生多領域

  隨着低空經濟的興起,飛行安全問題變得至關重要。金蒼松強調,大量飛行器投入使用,首要任務是確保飛行安全,這類似於構建一條“空中高速公路”。23所在制導和預警雷達的研發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已開發出一系列低空雷達産品,旨在保障飛行器的航路安全,有效預防碰撞。

  氣象保障對於低空飛行安全同樣重要。例如,航天新氣象公司研發的低空氣象探測系統,為飛行器的起降和飛行過程提供了精準的氣象數據服務。

  在民商航天領域,金蒼松提到了對地觀測的珞珈二號衛星,其搭載的高分辨率星載雷達分辨率達到了0.5米。這種毫米波測繪技術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特性,能夠穿透較厚的雲層,持續對地表成像,對水利資源監測、農業資源評估、搶險救災等應用領域意義重大。

  23所還創新應用了多項技術,如順軌干涉模式用於測量河流速度,“非沿跡”測量技術則能根據河道成像,全面監測水體。這些技術在水利監測、災害預警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並在天津海河的抗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蒼松總結道:“通過衛星和無人機載荷的研製及應用,雷達技術在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AI技術加持,雷達探測能力再升級

  金蒼松認為,雷達産品的架構正朝着分佈式、軟體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與AI技術相融合,讓雷達的決策和處理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在環境感知、自主決策等方面,可能將迎來持續的技術突破。這些技術投入實際應用,將強化體系的探測能力,對雷達的未來發展及國防和民生服務都至關重要。

  要實現雷達在民商航天和低空經濟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保持高性能同時降低成本是關鍵。金蒼松強調,要從設計源頭進行低成本設計,同時尋求在通信、新能源汽車等更廣泛的領域統籌材料工藝和供應鏈支撐,是確保雷達能大規模服務民生的重要努力方向。

  未來,23所將持續提升雷達性能,探索雷達通信等多功能一體化設計、雷達探測與光學探測等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等方向,旨在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有價值的信息。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