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探索腦機接口技術造福更多病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05 15:03:21
來源:新華網

中國科學家探索腦機接口技術造福更多病患

字體:

  新華社天津5月5日電(記者張宇琪、楊文)重建腦神經,控制“第6根指頭”;用“意念”控制下肢穿戴設備,助力腦卒中患者康復……在天津大學腦機海河實驗室,腦機接口技術正在科學家的研究中不斷取得進展。

  “我們希望腦機接口的各項新研究能盡快從設想變成現實,從實驗室走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天津大學腦機海河實驗室團隊成員王壯説。

  腦機接口是一種變革性的人機交互技術,其工作原理是採集腦部神經信號並轉換成特定指令。該技術能夠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連接,實現“腦”與“機”之間的信息交換,進而助力患者機體康復。

  今年4月,由天津大學腦機海河實驗室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的全國首個腦機接口綜合臨床試驗病區,在天津市環湖醫院天塔院區啟動建設,將涵蓋腦卒中、腦癱、帕金森、視聽障礙等疾病,提供疾病篩查、精準治療、智能康復等醫療服務。

  天津大學副校長、腦機海河實驗室執行主任明東&&,未來雙方將推動尖端科研成果轉化由點及面,共同打造國際領先的腦機接口綜合臨床試驗病區,開展新一代腦機交互與類腦智能研究,助力中國腦機接口的未來。

  “看到腦卒中患者經過腦機接口臨床綜合治療後恢復一定的運動能力時,很有成就感。” 王壯説。

  中國在2016年發布“中國腦計劃”後,腦機交互技術迎來快速發展。《新産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關於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中,都將腦機接口列入其中。在政策支持和技術突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腦機接口技術已在多個領域實現全球領先,並形成了獨特的技術長板。

  全球市場發展趨勢也為腦機接口的應用提供了機遇。諮詢公司麥肯錫預測,2030年至2040年間,腦機接口在嚴肅醫療與消費醫療的潛在規模分別為150億至850億美元和250億至600億美元。中國在醫療場景的成熟度與政策支持的確定性,為參與全球競爭奠定了優勢基礎。

  腦機接口技術按照其是否需要侵入大腦,可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兩類。天津大學腦機海河實驗室主任助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孟琳説:“在非侵入式無創腦接口關鍵技術領域,天津大學聚焦新一代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技術,在非侵入式技術方面具備領先優勢,已實現在載人航天、醫學教育、臨床康復等國家重大領域智能裝備集成應用。”

  實驗員在天津大學腦控系統研發與集成應用實驗室內給學生授課。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2024年11月15日攝)

  在基礎元器件領域,天津大學和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全球首款腦機接口編解碼專用芯片“腦語者”;在臨床醫療領域,“神工”腦機交互創新醫療器械全譜係産品問世……

  中國也在腦機接口領域的監管政策和標準上不斷探索。2024年2月,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人工智能倫理分委員會研究編制了《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2025年3月底,中國信通院牽頭編制併發布《腦機接口標準化路線圖(2025年)》。

  在重約1.4千克的大腦的神經宇宙中,藏着不少科學的未解之謎。“技術、生態和人才三方面協同發力,腦機接口技術未來將拓展到更多便攜式或可穿戴腦機接口設備中,服務於消費級、醫療級等各類智能人機交互實用場景。”孟琳説。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