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數據安全基石 暢通數據流通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4/30 22:10:01
來源:新華網

築牢數據安全基石 暢通數據流通之路

字體:

  新華社福州4月30日電 題:築牢數據安全基石 暢通數據流通之路

  新華社記者唐詩凝、黃景鴻

  電網調度AI負荷預測數據集、乘用車産品智能領域高質量行業數據集、金融大模型數據集……

  30日下午舉行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據要素安全與流通基礎設施分論壇上,中央企業人工智能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優秀建設成果正式發布。最新亮相的30項創新實踐,將有效推動跨行業、跨領域數據資源互通。

  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是價值創造的重要源泉。2025年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

  近段時間,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人工智能發展和監管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到習近平總書記上海考察調研釋放加快人工智能發展的積極信號,凸顯黨中央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度重視。

  這場聚焦數據要素安全與流通基礎設施的分論壇上,來自中央部門、各行各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數據要素驅動數智未來發展新途徑。

  “目前掀起的AI熱潮主要是源於深度學習取得的突破。我們都能看到數據在其中的價值,智能是數據驅動帶來的。”北京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梅宏説,在算法、算力、數據三要素中間,數據最為關鍵,大模型能力的天花板是由數據定義的。

  推動數據要素“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更好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關鍵之一是築牢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石。

  當前,中央企業以高質量數據集建設為突破口,在交通物流、工業製造、能源電力等超500個場景實現AI深度賦能,為培育新質生産力夯實數智底座。

  “高質量數據集能夠助力大模型更精準地學習數據特徵與規律,有效提升其對不同場景和任務的適應能力。”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胡武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構建高質量數據集不僅關係到模型算法的迭代效率,更是人工智能領域搶佔技術制高點、實現創新突破的基礎性工程。

  論壇嘉賓普遍認為,數據要素的安全可信、高效流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關鍵一環。

  “與傳統生産要素不同,數據要素展現出高流動性、低成本複製、報酬遞增等特點,對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經濟發展具有倍增效應。”國家數據局副局長余英説,數據開發利用也可能帶來隱私洩露、數據濫用等安全問題。

  余英表示,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數據流通安全治理實施方案,明晰治理規則,強化技術應用和安全設施能力建設,保證高價值、高敏感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可溯可審計”,助力數據安全合規、高效流通。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功説,在看到數字經濟發展欣欣向榮的同時,必須意識到産業發展仍存在薄弱環節,以集成電路産業為例,當前設計工具還不夠完備,先進工藝、高端裝備、基礎材料要實現自主發展和世界一流仍任重道遠。

  “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將‘政産學研用’聯合起來,更好服務和支撐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李立功説。

  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是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過程中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

  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看來,首先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標準化相互操作。當前,要集中推動基礎性、通用性的標準攻關,重點聚焦數據接入、主體准入、身份登記、存證溯源等核心環節,儘早形成權責清晰、規則統一、跨域互認的標準體系,為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流通網絡提供制度支撐。

  “與此同時,要聚焦數據全生命周期技術鏈條,組織科研院所、頭部企業協同攻關,重點強化隱私保護、區塊鏈、使用控制等核心技術。”彭森説。

  胡武婕告訴記者,國資央企將持續深化“AI+”專項行動,前瞻布局先進智算基礎設施,積極適配國産高性能芯片,協同産業各方,突出應用導向,加速構建一批行業高質量數據、落地一批高價值場景,助力人工智能産業健康有序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