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2日電(記者潘清)長不足2米,高1.1米的路面清掃機器人,能定位、導航和避障,還能精準判斷路面上垃圾的種類和數量,自行確定最優清掃策略,並且續航時間長達約8小時。
正在上海舉行的第26屆中國環博會上,這款名為“睿車”的機器人以其小小身段、大大能量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阿爾飛思(江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陳雲龍介紹,“睿車”採用類腦計算,集成旋風清掃抑塵、高功率轉動、導航驅控一體、能源管理控制及輕量化滑板底盤等眾多前沿技術,具備凈、快、智、輕、能等優勢。配合可實現垃圾自動分類分揀的機器人“睿箱”和機器人工作站“睿站”,“睿車”可在公園、社區等多元場景擔任“智能清潔員”。
除了城市道路清潔,觀眾們還能在本屆環博會上看到人工智能在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再生資源回收與循環經濟、環境監測與治理等領域的豐富應用場景。

塑料玻璃瓶、書本報刊、玩具、廢舊家電、廢棄紡織品……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現身展會現場的“雙子座智能回收機”,可在24小時無人監控狀態下實現建築垃圾、廚余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智能分類,掌靜脈識別登錄的設計則能有效避免個人信息洩露。
吉林省乾瑞緣再生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眼下“雙子座智能回收機”及配套智能綠色分揀中心已經在長春市內多地“上崗”,有效提高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價值。這一系統還能通過“有償回收”模式,提高民眾環境保護意識,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除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人工智能還能解決城市固體廢物處理中的垃圾分選難題。廣東弓葉科技有限公司依託人工智能分選、視覺飛拍、多傳感器融合等核心技術推出的系列AI光選機,可以從堆積如山的混合垃圾中分選出有價值的材料,通過“變廢為寶”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陜西歐卡電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無人駕駛清潔船,不僅能完成水面垃圾清理,還可以實現對封閉或半封閉水域的日常巡檢、數據監測和智慧管理,在城市內河、景觀湖泊、水庫、近海碼頭等多種水域場景大顯身手。
形形色色的AI産品和解決方案背後,人工智能正通過各種方式“擁抱”環保産業,助力守護青山綠水,賦能“美麗中國”建設。
“高質量發展亟需增強戰略性生態環境科技供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席北斗&&,當下生態環境治理手段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特徵,新能源、新材料及人工智能等多領域的技術融合將助力生態環境實現顛覆性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