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技金融,既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所在,也是其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圍繞“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具體舉措。其中,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居重要位置。
標準多元包容
資本市場在分擔創新風險、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所在,也是資本市場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包括:進一步健全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優化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適時擴大發行承銷制度試點適用範圍;多措並舉活躍並購重組市場,優化並購重組估值、支付工具等機制安排;等等。”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實施意見》答記者問時&&。
近年來,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續加力,加快構建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體系,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重點圍繞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先後發布實施“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管體系和市場生態。
對於此前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實施意見》&&,持續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等措施落實落地。
上市標準革新或將突破以往以凈利潤為核心的上市標準,為前期投入大的科創行業打開上市通道。《實施意見》明確規定,持續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同時將以更大力度支持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股票市場更看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符合資本市場發展特點。”同時,他也指出未盈利企業上市對投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資者需要提升風險識別和研判能力,以適應這類企業可能存在的較高不確定性。
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既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舉措。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有助於豐富資本市場的參與者結構,增強市場活力和創新能力。這不僅能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降低其融資成本,還能促進資本向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領域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
澆灌科創之花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構建與科技創新需求相匹配的資本供給體系。“資本市場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能夠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我國資本市場需要制度適配,以更好地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田利輝&&。
對於市場頗為關注的首次公開募股,《實施意見》明確&&將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並列明八大被重點支持的戰略性産業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
“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關鍵技術,代表了未來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全球各國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需要較大的金融支持。”婁飛鵬&&,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向戰略性産業集中,有利於加速相關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産業升級。
一批處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先後登陸A股市場,其中一些在上市後實現技術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形成産業集聚效應,有效促進了資本、産業、技術、人才的深度融合。周小舟介紹,截至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均超過九成,全市場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市公司家數佔比超過一半。
記者注意到,監管在鼓勵未上市的優質科技型企業登陸A股的同時,特別&&支持境外上市優質科技型企業回歸A股。田利輝&&:“有計劃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可關注政策對回歸A股流程的簡化;已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可評估A股二次上市的可能性,拓寬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的“領頭羊”。記者注意到,各地紛紛&&舉措,推動資本持續“滴灌”專精特新企業。以湖南為例,2025年5月1日起,湖南省將施行《湖南省促進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明確提出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首發上市、發行債券、再融資等方式融資。2023年湖南IPO上市企業7家,其中科創板有2家。其中,財信證券保薦湖南航天環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科創板,募集資金8.94億元。作為湖南省空天産業鏈和國産商用大飛機産業鏈上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航天環宇首發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軍民兩用通信、測控與測試裝備産業化項目”。業內專家認為,接下來新上市企業中,科技企業佔比大概率將進一步加大,未來上市公司中的“含科量”將逐步提高,投資者有望獲得更多分享科技企業成長紅利的機會。
優化制度規則
科技型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和産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婁飛鵬&&,優化科技型企業上市制度規則有助於引導更多資金投入科技創新領域,緩解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難題,推動整個産業的升級和發展,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
新股發行承銷機制也將進一步優化。2024年6月,證監會曾在“科創板八條”中提出,開展深化發行承銷制度試點。《實施意見》明確,將動態評估科創板深化發行承銷制度試點實施效果,並適時擴大適用範圍。記者了解到,試點範圍可能向創業板或其他符合條件的新設板塊擴展。“發行機制優化及認定標準落地,有助於減少主觀判斷的空間,使審核過程更加透明公正、上市路徑更加快捷高效。”田利輝&&。
有上市需求的科技型企業需要選擇合適的上市板塊。田利輝認為:“科創板適合擁有核心技術、處於快速成長期但尚未實現盈利的高科技企業;創業板適合具有一定規模且盈利能力較強的成長型企業;主板適合成熟穩定、業績良好的大型企業;北交所適合早期融資需求迫切的企業。”
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産、高研發、長周期”特點,傳統信貸模式難以滿足其融資需求。資本市場通過股票發行、再融資等工具,能夠為科技型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同樣在“科創板八條”中被首次提出的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有望迎來詳細落地規範。再融資儲架發行是指一次註冊、多次發行的再融資制度。簡而言之,證券發行人向監管機構提交註冊後,可以在之後的時間內持續發行證券且無需重新提交註冊。《實施意見》明確,穩步推動“輕資産、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落地見效、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發布實施。
此外,《實施意見》明確,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婁飛鵬認為,針對研發風險、技術迭代快等特點,科技型企業需在招股説明書中詳細披露核心技術進展、競爭對手情況等,避免信息遺漏引發監管風險。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投資者保護,防範複雜技術術語誤導,形成可理解的商業價值描述;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構建市場信任,降低事中事後的監管成本。
隨着一系列政策體系的實施,資本市場投資與融資的協調性顯著增強。各方預期改善,市場逐步形成“投資—回報”的良性循環。(記者 趙東宇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