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這群“00後”用AI表白年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5 21:20: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這群“00後”用AI表白年味

字體:

  新華社合肥1月25日電(記者張紫赟、周暢、陳諾)金蛇翩翩起舞、遠古靈獸穿越、地標“換裝變身”……再過一天,一台特殊的春晚就要“上線”。

  安徽省暨合肥市首屆AI春晚近期公布了節目單,20余個節目中,既有虛擬人、機器人開場舞、量子交響等歌舞節目,也有新包公斷案、新·新白娘子傳奇等語言類節目。與眾不同的是,這場時長一個小時的春晚,從舞美到燈光,再到演職人員,都是AI生成的。

  這&春晚的節目製作力量,主要是一群“00後”。合肥市廣播電視台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係聯合舉辦AI創客營,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的40名大學生聚到一起,共同為心目中的“愛晚”(AI春晚諧音)支招,讓人工智能與傳統文化碰撞起來。

  “從2023年8月開始,我們就在學生們的建議下舉辦了第一期AIGC未來媒介創客營,目前已舉辦了十多期。”中科大科技傳播係執行主任周榮庭説,該校通過這種形式培訓了300多名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學員,並與中國科技館等聯合舉辦了“未來之聲——AIGC音樂科技之夜”AI音樂會活動。

  要辦一台春晚,難度無疑升級了,節目製作很關鍵。這次創客營向全國發布“招募令”,很快就收到近百人的響應。今年1月,40名年輕人從天南海北相聚合肥。

  既然是春晚,不同節目要有不同主題。大夥兒很快圍繞“開場歌舞”“溫情守歲”“創意賀電”“徽風皖韻”“包公斷案”“禮讓六尺”“科裏科氣”“量子幻夢”等關鍵詞,在實地采風的基礎上分組開始創作。

  陳雨荷用AI軟體生成的芝麻糖製作圖。新華社發

  誘人的臭鱖魚在鍋裏翻騰、靈動的魚燈穿梭於街巷……節目《尋味》讓人感受到滿滿年味,背後製作人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00後”學生陳雨荷。她背起行囊,走進安徽的大街小巷,自己先“尋味”。陳雨荷坦言,以前感受到的年味並沒有那麼濃厚,但通過在安徽采風和查閱安徽年俗的資料,讓她對安徽的魚燈和特色小吃淮南牛肉湯印象深刻,感受到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節日氛圍。

  陳雨荷説,她將自己捕捉到的安徽年味,利用AI展現出來,“希望大家都能嗅到年味”。

  “這裡春滿滿愛放光,合肥小太陽點亮星光……”伴隨着電音開場,一群機器人在舞&上跳舞、彈吉他,多個安徽科技地標動了起來。一首《合力向未來》的歌舞作品由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學生邵祺和團隊打造,采風後,他們將滿手機的照片倒騰出來,基於真實照片生成AI圖片,並讓圖片動起來,還用AI作詞作曲,在製作中加入了説唱等風格元素。他説:“以前只能坐在電視機前看各種春晚,沒想到這次可以通過AIGC來製作屬於自己的春晚,很有沉浸感!”

  邵祺(左一)和小組成員們的合影。新華社發(錢梓睿攝)

  AI助力不等於毫不費力,這場春晚也需要大量的“排練”。這群年輕人通宵達旦坐在電腦前。有的生成AI圖片,有的用大模型將圖片動起來,還有的專門負責AI編曲、作詞,最後再剪輯到一起。中科大科技傳播係學生呂自瑞説,通過AI製作春晚並不是“把一切都交給AI就行了”,生成的效果和理想中的效果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斷嘗試和調整方向。“比如AI作曲,我們生成了四十多次,才有一個相對滿意的結果。”

  “在‘00後’們創意加持下,年味和新技術碰撞出更多火花。”負責節目整體編排的合肥廣電AI春晚導演朱江説。

  呂自瑞用AI軟體生成的黃山雲海煙花圖。新華社發

  中科大科技傳播係副研究員、媒介創客營發起人周慎説,他們把AI春晚諧音稱為“愛晚”,就是想傳遞出,即便是AI技術創作的春晚,也要體現出愛,要有春節的溫暖和情感。

  用最前沿的科技去探索傳統文化的表達,讓“00後”用新技術賦能文化創作,“這種形態的探索是極有意義的。”周榮庭説,希望通過AIGC創作來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活力。(視頻製作:屈彥 金波)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