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清鄧女士家蘋果長出蘑菇
中科院許博士嘗了一口説:沒有蘋果味
蘋果上長了白色蘑菇 鄧女士供圖
家裏放了一個多月的蘋果上長出白色蘑菇,卻成了“求菌若渴”的科研人員的寶貝。
這朵被網友戲稱為“果菌王”的蘑菇,正出自德清鄧女士家。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家裏蘋果長出蘑菇
科研人員千里求購
上個月末,浙江梅雨不斷。有一天早上,正準備出門上班的鄧女士發現,家裏一隻蘋果上長了“白毛”。因急着出門,鄧女士便決定下班回來再扔,哪知忙了一天后便把扔蘋果的事忘得精光,直到兩天后才想起。
彼時,鄧女士拿起蘋果一看:一朵雪白蘑菇赫然從蘋果正中間的梗部長了出來。
“蘑菇長得挺好看,像把小扇子,還有波浪紋。”鄧女士説,一時捨不得扔,她便把這只長着“高顏值”蘑菇的蘋果暫時放到了廚房窗&上。
由於廚房的光照更強,放了幾天后,原本“精神抖擻”的“果菌王”開始顯得有些乾癟。但令鄧女士感到驚奇的是,自己簡單為其噴了點水,這朵堅強的蘑菇便很快又舒展開來。相比原先雪白的色澤,經歷過這一番折騰後,蘑菇的顏色變得更黃了一些。
鄧女士還將這件事分享到了網上。正是這無心之舉,讓“果菌王”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7月6日晚,鄧女士在社交&&上收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研究人員的私信,後者提出想購買這只長蘑菇的蘋果。
“這蘋果在我手裏也沒什麼用,不如送給科研人員做研究還能發揮點價值。”鄧女士沒有要對方的錢,第二天便將蘋果寄去昆明。
“果菌王”叫裂褶菌
是著名的食用菌
接收這只蘋果的許博士告訴記者,蘋果上的這種菌叫裂褶菌,也常被稱為白參,是著名的食用菌。
“裂褶菌屬於木腐生菌,像腐木、公園木扶手、木地板等位置,都是它喜歡生長的地方,但生長在新鮮水果上的不常見。”許博士説,自己此前見過從桃子、柿子、椰子等水果上長出來的裂褶菌,但在國內還未見過從蘋果上長出來的情況。
在許博士看來,前段時間,浙江一直處於梅雨天氣,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高,正是非常適合裂褶菌生長的條件。
“初步推測是裂褶菌的孢子掉在蘋果上,而蘋果又剛好有傷口,孢子先侵染蘋果果柄,隨後向下逐漸擴散到果核,當溫度濕度都適合裂褶菌生長時,子實體就可以從蘋果頂部長出來。”許博士説,一般情況下,裂褶菌都是通過分解附着物上的木質素獲得營養,像蘋果這樣的生長環境,往往很難滿足其生長需求,這也是鄧女士家這朵裂褶菌的稀奇之處。
蘋果被切片觀察
接下來將測其DNA
前幾天,許博士將蘋果切開後,及時向網友們匯報了進展:“白參(裂褶菌)菌絲已經完全侵染整個蘋果;蘋果未腐爛果肉部分有少量菌絲生長;已腐爛果肉部分的菌絲長得最快,這説明白參主要營養來源就是腐爛的果肉……”
那蘋果白參味道如何?
“我剛嘗了一口,沒啥特別的味道。”在社交&&上,許博士的回答解答了很多網友的疑惑。他告訴記者,要長出蘋果味的白參可能性較小。其特殊風味主要來自自身氨基酸及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因此即便是從蘋果果肉上生長而來,白參風味也不大可能受蘋果影響。
目前,許博士已將這只長蘑菇的蘋果分開接種培養,預計兩個月後,便可以開始進行人工栽培實驗,長出更多“果菌王”。
“裂褶菌屬全球大約有11個物種,接下來,我們打算測一下蘋果上的這朵裂褶菌DNA序列,看看它到底屬於哪個物種。”許博士説,該菌株僅靠很少的基質就能保持如此長勢,可以為日後裂褶菌菌種選育提供一定參考。後續,他考慮通過與其他菌種雜交的方式,探索選育性狀更優良的裂褶菌菌種。 (記者 黃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