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産業集聚蓬勃發展——來自安徽省蕪湖市的調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3 08:16:39
來源:經濟日報

工業機器人産業集聚蓬勃發展——來自安徽省蕪湖市的調查

字體:

  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是我國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構築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機器人産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前,機器人産業發展有何亮點?各地又在哪些新賽道上比拼?機器人産業的細分品類發展狀況如何?本版推出系列調查,初探機器人産業發展狀況。

  當前,我國機器人全産業鏈創新發展穩步推進,場景應用不斷拓展,産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特別是工業機器人表現搶眼。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産業集聚區,安徽蕪湖市經過10年發展,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産業鏈體系,奮力探尋機器人全産業鏈發展的實現路徑。

  去年年底,2023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大會在安徽蕪湖市舉辦。作為我國機器人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行業年度盛會之一,此番落戶蕪湖,與當地機器人産業蓬勃發展不無關係。

  蕪湖發展機器人産業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蕪湖就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産業集聚區。10年來,蕪湖機器人産業集聚區從最初的四五家企業、不足4億元産值,逐步發展到集聚上下游企業22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超過100家,産值突破300億元。

  從配套廠到新産業

  21世紀初期,隨着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奇瑞汽車作為蕪湖製造業龍頭企業,逐漸進入高速發展期,迫切需要提升生産效率。蕪湖鳩江區發改委副主任李翔宇介紹,他們考察發現,國外的工業機器人往往會投入汽車生産線使用,以提高生産效率。

  工業機器人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這種機械裝置既高效安全又易於管理,在工業領域應用極為廣泛。李翔宇説,工業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發展機器人産業既可助力當地龍頭企業發展,也能為地方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7年,蕪湖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母體開展機器人産業孵化,其下屬子公司蕪湖奇瑞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即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開始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帷説,在政府支持下,他們先後牽頭國家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機器人領域的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與課題。

  由於起步時既無人才又缺市場,他們就“走出去”積極尋求合作。2008年,蕪湖奇瑞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與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聯合開發了第一款自主製造的QH-165公斤負載點焊機器人。2011年,首次實現國産工業機器人在汽車生産線上應用。

  隨着工業機器人産業逐漸起勢,集聚發展成為産業向前的重要路徑。2013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方案》獲批,提出支持打造以蕪湖為龍頭的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試點集聚區。蕪湖機器人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説,經過梳理和摸排,蕪湖決定以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為基礎,着重發展工業機器人。

  在政府支持下,2014年,當地多措並舉積極打造園區生態,不斷培育整機企業發展壯大。李翔宇説,鳩江區設立機器人産業擔保基金專項,為工業機器人企業便捷貸款提供助力;不斷加大要素資源保障和優化園區産業發展環境,吸引機器人企業集聚。

  2019年在寧波成立的蕪湖藦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底搬遷至蕪湖,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整機研發、製造、銷售,去年營收額超1億元,同比增長超50%。該公司行政經理高攀回憶,在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上,蕪湖主動邀請他們在當地設廠投産,經過企業考察,國家蕪湖機器人産業集聚區産業齊全,物流、售後等均有保障,在這裡設廠,整體成本能得到很好控制。

  截至目前,蕪湖機器人産業集聚區工業機器人整機出貨量超1.7萬台。其中,埃夫特全年機器人産銷量超1.2萬台,同比實現翻番增長;藦卡機器人全年整機出貨量達4000&,同比增長40%。

  不斷完善産業鏈條

  走進蕪湖清能德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將伺服驅動器的線路板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上。該公司副總經理葉其守介紹,他們在伺服驅動器市場的佔有率達10%左右,年産值超1億元。

  近年來,外資工業機器人品牌陸續在我國設廠,國産機器人品牌漸次興起,帶動一大批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葉其守説,目前國內做一般伺服驅動器的企業有幾十家,國産化是大勢所趨。他坦言,10多年前,工業機器人在國內根本沒有完整獨立的供應鏈。受限於供應鏈穩定性和核心零部件成本等問題,國産工業機器人發展一度舉步維艱。

  正是看到了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蕪湖始終緊抓工業機器人全産業鏈建設。2014年初,蕪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埃夫特萬台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項目建設。業內人士指出,控制器、伺服電機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是影響工業機器人性能的關鍵因素,在工業機器人製造總成本中佔比約70%。許禮進説,蕪湖在打造工業機器人整機製造的同時,也內外並重發展核心零部件産業。

  自主研發是基礎。當地成立蕪湖奧一精機有限公司,全力研發製造減速機等核心零部件産品,攻克技術難題。龍頭引領、積極扶持也至關重要。張帷介紹,在埃夫特機器人基礎上,他們逐步推進國産關鍵零部件規模應用,並不斷迭代升級。這是一種共贏,國産核心零部件發展起來,讓産業鏈上下游溝通更為方便。蕪湖鳩江區沿鏈布局,全力推進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吸引一批研發生産核心零部件企業落戶蕪湖,讓産業鏈逐漸趨於完善。

  高攀感慨道,核心零部件對於整機企業至關重要。去年,當地政府得知他們在機器人控制系統供應鏈上的一些“堵點”後,立刻將上游廠家引入園區開展服務,保障了供應鏈穩定。

  通過投資引進産業鏈企業也是蕪湖發展核心零部件産業的重要抓手。許禮進説,埃夫特在2017年就通過戰略投資收購意大利ROBOX公司,從而完成控制器的自主化生産。這種技術轉化加本地化生産的方式極大提升了産業發展速度。

  當前,蕪湖已在控制器、驅動器、減速器、伺服電機、智能識別系統等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上實現本地生産,翡葉動力高性能伺服電機實現産業化;清能德創解決進口高端伺服系統的國産替代難題;埃夫特機器人國産化率突破50%……

  邁向多元全面發展

  近年來,機器人産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製造水平提高、數字化程度加深、人工智能興起,既拓展了機器人産業賽道,也豐富了機器人應用場景。

  不斷完善産業生態,搶佔細分賽道,是蕪湖探索發展“機器人+”應用的重要發展思路。蕪湖通過聚集産業鏈條,提升研發能力,對機器人産業“多點押注”。

  酷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招商引資政策支持下,該公司2015年註冊成立後僅一年,便將總部遷入蕪湖。該公司副總經理魯文君&&,當地的大力支持讓他們在技術研發、人才引進、資格申報等方面享受便利,2023年營收達10億元,目前正全力打造現代智能服務機器人。3月27日,首屆深圳國際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大賽閉幕,該公司憑藉獨角獸環衛機器人在公園廣場、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及輔道三大賽道中脫穎而出,同時包攬三項賽事一等獎。

  記者注意到,酷哇等企業自主研發的服務機器人産品,已在蕪湖的城市保潔、社區服務、智能導航等多種城市服務應用場景出現。以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發端,蕪湖正全力推動應用場景多元化。

  蕪湖行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宗義&&,他們持續加強創新應用,賦能工業機器人産業發展。走進他們的生産車間,只見一台用於輪船底邊艙焊接的小組立智能焊接工作站剛完成調試,即將交付客戶。該公司副總經理周立閣介紹,通過加入嵌入式技術等創新,這樣的設備售價達1000萬元以上。2023年,該公司營業收入超1.2億元,同比翻一番。

  近年來,蕪湖全面發力機器人全産業鏈,在系統集成方面,推動一批企業深入挖掘工業生産領域更多細分市場;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視谷落地蕪湖,曠視科技、雲從科技等龍頭企業不斷積累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技術,打造智能經濟新增長極;在特種裝備方面,聚焦深潛、消防等領域,機器人産學研前沿成果深入融合。許禮進&&,這既提升了城市發展能級,又營造了企業發展良好生態,能夠促進機器人全産業鏈發展。

  向高向新提升能級

  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日新月異。2022年,國內機器人全行業營收額超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産量達44.3萬套,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2023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産量與2022年基本持平。

  李翔宇坦言,雖然蕪湖機器人産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一定産業格局,擁有較為完整的産業鏈,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機器人産業賽道裏,優勢並不突出。

  在蕪湖機器人産業集聚區,記者觀察到,機器人産品應用場景仍較為單一,大多聚焦汽車零部件、衛浴等成熟行業和替代打磨、焊接等傳統工藝,市場競爭壓力大、附加值低。服務機器人尚未完全形成規模化,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特種機器人等高附加值領域相對布局較少。有關專家指出,蕪湖機器人産業邁向高端需要時間,更要把握當下機遇。

  安徽工程大學機器人現代産業學院院長許德章認為,蕪湖機器人集聚區要緊跟時代趨勢,創新才有出路。一方面要強長處,推動工業機器人向高端應用領域邁進;另一方面要補短板,橫向豐富機器人種類,布局培育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高附加值賽道。

  哈爾濱工程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宗義也持相似觀點。隨着新原理、新技術不斷推動新産品快速發展,科技創新在産業中的地位愈加突出。那些高科技含量的核心零部件,尤其需要很高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

  許禮進説,這是新一輪的科技角逐,也是發展新機遇。2022年,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約392&/萬人。有機構認為,預計2025年,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將超過492&/萬人,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目前,蕪湖機器人産業已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機器人本體接近國際一流水平、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加速融合的全産業鏈集聚發展態勢;累計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余項,科創能力不斷提升。推動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是蕪湖機器人産業實現升級換代、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許禮進認為,科技創新是人才、資金、産業生態的綜合反映,需要打出一套組合拳,全方位培育科技創新沃土。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創新體系。蕪湖徵集龍頭企業需求並形成榜單,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向全社會公開募集解決方案,助力協調創新和聯合攻關。蕪湖首個揭榜挂帥項目“機器人自動焊接質量智能在線檢測與實時優化項目”已由上海交通大學揭榜攻關,技術難點正在突破。同時,當地通過聯合高校院所與國內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技術轉化落地能力。

  “科技創新投入高,我們資源要素有限,需要組織大家一起打團體賽。”李翔宇比喻。通過積極牽線搭橋,他們加強工業機器人整機、零部件與系統集成協同發展,促進全産業鏈一體化發展;着力構建“創業團隊—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龍頭企業”階梯式發展産業生態。

  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地還計劃建立國家級專家智庫,構建由國家頂尖院士專家、企業家和投資人組成的蕪湖專家智庫,組織高端論壇和沙龍活動,吸引智庫中新一代技術落地。

  同時,作為“東數西算”長三角樞紐節點,蕪湖具有數據和算力的先天優勢。當地規劃建設機器人+數字經濟+産業集聚,通過工廠—企業—園區大數據的管控治理、多級聯動,園區主導産業企業生産效率提高30%、人工成本降低20%、産品開發周期縮短30%。

  對於蕪湖機器人産業發展前景,許禮進信心十足:“10餘年的積累讓我們有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以及供應鏈體系,有能力以較低成本快速將創新技術轉化為實際産品。”

  抱團追趕縮短差距

  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機器人行業是特別需要技術積累的行業,軸承、減速器等零部件加工精度差一點,組裝出的成品機器人精度就會差一截,影響工作效率。如果按照傳統模式推進産業發展,追趕先進的難度不言而喻。蕪湖機器人産業在10多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帶來這些變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最為重要:蕪湖走出了一條分工合作、抱團發展的道路。

  面對市場和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蕪湖市系統謀劃布局當地機器人産業:圍繞行業龍頭企業,成立蕪湖奧一精機有限公司,全力研發製造減速機;鳩江區沿鏈布局,吸引清川電氣、清能德創等一批研發生産核心零部件企業。這些企業單個看産值不高,但聚焦於一兩個零部件産品,自然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抱團發展的另一個側面還體現在與高校科研力量的深度合作上。與高校合作能夠充分應用最新科研成果,加速自身産品迭代升級。

  蕪湖機器人産業抱團發展更為新技術應用打開了空間。傳統機器人産業展現的是機械設計加工的力量之美、精確之美,隨着新技術應用,信息技術給産業注入新靈魂。信息技術還能彌補當前國産機器人零部件在加工環節因經驗不足和機床設備精度不高帶來的劣勢。翻看蕪湖機器人産業的企業名錄,不乏中國視谷、曠視科技等信息行業的巨頭,他們的加入將進一步壯大蕪湖機器人産業的整體實力。

  蕪湖機器人産業抱團發展更是應用方和供給方的深度合作。例如,插片是光伏生産中一個難度較大的工藝,是將幾十片硅片插入石墨舟的幾十個槽內,石墨舟內硅片與卡槽的間隙細如髮絲,稍有偏差就會影響良率,機器人要做到“準”和“穩”。之前,光伏行業機器人的插片工藝段,通常使用進口産品。為提高國産化率,應用方特意尋找産業鏈上相關企業,而埃夫特也是緊緊抓住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開發迭代,解決了插片工藝國産難題,徹底完成光伏行業裝備的全國産化。當前,蕪湖正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向全社會公開募集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加大産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進一步縮小與行業先進水平的差距。 (記者 梁 睿 李思隱)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