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朱家齊)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數據局綜合司印發的《數字經濟2024年工作要點》中,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被列為九大工作要點之首。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後,北京、江蘇陸續發布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及專項規劃,各省建設算力基礎設施步伐逐漸加快。
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潛在的數據優勢為AI技術的創新和落地提供了肥沃土壤。在此背景下,企業也在不斷探索和優化算力資源配置,推動算法和硬體協同發展。
為促進AI技術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讓算力使用更加“高效”,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電數智”)正在打造一個能夠提供規模化智能算力、大模型開發調優、AI數據可信服務到AI工程化全棧能力的“AI工廠”,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應運而生。北電數智董事長荊磊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當前智能算力的缺口以及高昂的算力成本制約了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和創新能力。如何把現有的智能算力用起來,同時還能把綜合成本降下去,推動算力普惠,是我們正在積極探索的道路。”
以智算中心構建新生態
為促進人工智能發展,解決“智能算力供給不足”問題,不僅是企業的當下需求,也是産業發展的自然期盼。
“在AI産業裏,頭部公司備受關注,中長尾的中小企業和創新者被‘冷落’,無法獲取到足夠的算力資源。恰恰是這些中小企業和創新者可能會創造出下一個類似‘微信’‘抖音’的應用,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巨頭’。因此,我們要幫助中小企業和創新者實現成長。”荊磊&&,“北電數智正在建設的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將成為一個集技術攻關、生態聚合和算力普惠服務於一體的AI工廠。”
作為市級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項目,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除了提供規模化的多元異構算力服務,還匯聚眾多生態企業,聯合芯片、大模型、AI應用、産業投資等上下游合作夥伴,提供底座大模型、行業大模型、一站式AI工具鏈、豐富的通用行業應用等全棧AI服務。
針對當前的智能算力缺口,北電數智從軟體定義硬體的角度出發,探索算力普惠,通過混元異構算力服務,讓用戶用上高質量、穩定的算力,成為了北電數智致力於實現的主要目標和發展方向。此外,荊磊還&&,通過混元異構算力服務,在實際場景中,提供對國産AI芯片的評測服務,以場景帶動國産芯片升級,推動國産芯片“從可用到好用”,還可以總結出適合場景的“芯片+軟體”最佳組合,更在商業價值上實現“從好用到好看”的進階轉變。
算力與數據的雙重驅動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除了提升算力、優化算法以外,增強數據處理能力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在加大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的同時,也應促進算力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在採訪中荊磊特別指出,數據是AI發展的另一大驅動力。但數據價值挖掘在當前存在諸多難題。高價值公共數據未開發、業務數據未共享導致“數據供不出”;企業間理念、體制、業務機制的差異,以及過程標準規範的缺失,導致“數據煙囪”“數據孤島”和數據碎片化,阻礙了系統間的兼容性和集成性,使得數據標準難以實現統一,繼而“數據流不動”。 “全國超70%的高價值數據‘深藏閨中’,無法被有效挖掘和使用;AIGC産生的大量內容,其結果正確性、可解釋性以及公平公正面臨諸多治理方面的挑戰。”還有缺少預測分析深度與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不足導致“數據用不好”;面臨高合規風險與安全壓力,導致“數據控不好”等。
“如果無法解決上述難題,基於大模型的行業創新將會受阻,需要聚合全行業有識之士共同推進解決。”荊磊説。
為了實現AI的深度應用和産業升級,北電數智目前正致力於打造可信數據空間,打破數據孤島,推動數據的開放共享,並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通過智能化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工具,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數據,推動數據驅動決策,最終實現數據“安全共享、可信流通”,為政府提供安全數據盤活服務,為企業提供脫密數據服務,為相關行業打通可信數據流通路徑。
據了解,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北電數智展示了其前沿成果,包括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項目即AIDC、先進計算迭代驗證&&、可信數據空間,以及利用AI技術解決行業痛點,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等方面的努力。未來在讓高價值數據走出“深閨”服務公眾的同時,更將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數據的管理和應用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任務,通過跨行業的共同努力,以期實現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荊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