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家務的服務機器人
協助手術的醫療機器人
進廠打工的製造機器人
下田務農的農業機器人
……
能人所能,為人所為
也能人所不能,為人所不為
五一勞動節
新華社“百聞不如一見”欄目
帶你看神奇機器人在“新工位”上的新作為
DNA納米機器人:自動跟蹤、消滅血栓

今年3月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發表的論文
介紹了一款“自來卷”的DNA納米機器人
它能在血管中像“導彈”一樣自主尋找血栓
並精準釋放溶栓藥物
為治療心梗、腦中風等疾病提供新方案
南京郵電大學歷時近7年研發出該機器人
未來5年,團隊計劃利用大型動物模型
進一步開展納米機器人的效用及安全性評估
推動研究成果早日造福患者
用DNA摺紙技術
構造一個長90納米、寬60納米的矩形片
再將藥物分子放在矩形片上
利用DNA三鏈結構設計7對“門禁鎖”
將矩形片卷成納米管
把藥物保護在裏面

最有趣的是DNA螺旋結構的“門禁鎖”
“門禁鎖”上帶有凝血酶適配體
可根據凝血酶濃度判斷是否遇到血栓
濃度越高,“門禁解鎖”幾率越大
7把“門禁鎖”全打開,便實現了精準給藥
“妙手”機器人:成為醫生的“好助手”

威高集團研發的三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被評為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這款名為“妙手”的機器人
已成功實施60多例遠程手術
成功率高達100%

它是醫生的“手替”
及人手不能及
人體手腕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為180度
機械臂非常靈敏,具有7個自由度
可與實現540°末端旋轉的手術器械配合使用
精準地復現醫生的手術動作
隨時調整操作比例,便於精準掌控操作
同時,它能有效過濾生理性顫動
具有人手無法比擬的穩定性
提升了手術精準性、安全性
在此前執行的一次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術中
它在狹窄的內腔裏,實現多個角度的旋轉
遠程完成微細血管的剝離與剪切
縫合和打結等各種手術操作
田間地頭的“新農人”

田間地頭的“新農人”
你對“農機”的印象
還停留在“噠噠噠”的拖拉機嗎
那可就太“out”啦
近年來
全國農業機器人需求量
保持近40%的增速
機器人正成為田間地頭的“新農人”

以採摘機器人為例
它可以自動識別果實、高效采收
江蘇大學農業機器人團隊
持續攻關近20年
從專用手爪、機械臂、單臂機器人
到農用靈巧手、多臂高速化、全自主作業

在田間真實工況下
雙臂機器人每小時可采收葡萄940串
四臂機器人每小時可采收獼猴桃2100枚
並且仍在加快迭代
智慧農機,前景可期
質檢機器人:“0漏檢”的飛拍“攝影師”

50秒可穩定取像218張
成像精度0.03毫米
檢測精度0.1毫米
……
常州微億智造研製的質檢機器人“工小匠”
抬起機械臂對着檢測&上的“待檢品”
快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檢測
不到1分鐘便檢測完畢
顯示屏實時顯示拍攝到的缺陷類型、位置
質量數據報告同步生成
哪些工序需要優化,一目了然

在一家汽車配件企業的生産車間
僅需一台“工小匠”
就能滿足多種零部件的檢測需求
上有雲端大模型支持
“工小匠”可以靈活適應不同生産線
實現“一鍵切換”

就像師傅帶徒弟
經過“認識産品、拍攝設置、
樣本收集、缺陷學習”四步
“工小匠”只需兩周即可“上崗”
大幅縮短企業投産周期
去年6月,“工小匠”實現了國産化
成本進一步降低
便利更多企業用上工業AI
作為先進技術生成現實生産力的重要載體
機器人的應用行業及場景不斷拓展
一頭連着實驗室
一頭連着百姓家
正成為觀察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窗口
監製:衛鐵民
策劃/製作:談昦玄、陸燁
記者:陳席元、蕭海川
logo設計:謝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會員)
編輯:談昦玄、王詩桐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江蘇分社
新華社山東分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