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3月23日電(記者周思宇)“探索宇宙,真是令人着迷。”這是網友在勾茜一期抖音視頻下的留言。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總是有無限的遐想,作為一名科普博主,勾茜常常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月球就沒有地球?”“如何科學地尋找外星生命?”
屏幕裏的她,短髮齊肩、笑容甜美,總是以“同學們好,我是不會‘勾芡’的勾茜老師”作為開場白,用通俗白話解答晦澀的學術問題,解答人們對星空的好奇。而屏幕外,她還是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研究分子光譜和星際化學的女科學家,累計在SCI期刊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百餘篇。
談及和星空結緣的經歷,勾茜的記憶閃回到多年前的夏天。小時候,她住在四川綿陽的鄉村,那裏夜空總是黑得純粹,漫天的星星格外亮眼,“一抬頭就能看見銀河逶迤、星光點點”。
2003年,勾茜進入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習材料化學專業。研究生階段,她的研究領域轉為分析化學,在一次查文獻的過程中,誤打誤撞接觸到了高分辨分子光譜學,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分子有很多的轉動躍遷,組成了像指紋一樣的信息,光譜就相當於分子的‘指紋’。”勾茜説,光譜學研究可以抵達我們肉眼無法察覺的世界,從而在物理、化學、材料、天文、生物等多個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2015年,從意大利學成歸國的勾茜回到重慶大學任教。那時,國內的星際化學研究處於起步階段,要研究星際空間的化學過程,轉動光譜是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勾茜將光譜學與天文觀測相結合,開始涉足天文化學領域研究。
“人類想探測宇宙空間,發射探測器就地採樣分析雖然看起來更加直接,但成本高昂且非常耗時,而利用光譜尤其是射頻信號,可以通過在地面建造望遠鏡去了解遙遠的星系發生了什麼,甚至觀測到了億萬光年前宇宙爆炸的余暉,也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勾茜説。
勾茜在重慶大學分子光譜實驗室工作。新華社發
一次偶然的機會,重慶大學産業技術研究院新媒體團隊向勾茜拋出網絡科普的橄欖枝。她一時有些猶豫,“我不是一個能説會道的人,甚至覺得在短視頻上科普比做科研更難,因為要用大家能聽懂的方式講科學知識很不容易。”
在身邊人的鼓勵下,2022年9月,勾茜開始在抖音上發布知識科普視頻,內容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既關於浩瀚宇宙與微觀分子,也包括生活常識和有趣現象,還有和專業學者的對談問答。
至今,勾茜累計發布了百餘期科普視頻,獲得超10萬點讚。評論區裏,有天文愛好者,有@孩子來學習知識的家長,有考慮今後研究方向的大學生,還有“長大了也要學星際化學”的小朋友。
許多網友説,勾茜的科普打破了“化學就是瓶瓶罐罐”的刻板印象,原來“化學也能如此浪漫”。
3月20日,勾茜在拍攝科普視頻。新華社發
“自古以來,仰望星空已經成為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觸摸星星’的機會。”勾茜説,隨着互聯網拓寬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星際化學這樣的“小眾”研究領域也可以走入尋常百姓家。
現在,勾茜是重慶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也是兩江新區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天文社團的指導老師,常常組織“行空論壇”專家進校園等活動,邀請國內外領域頂尖專家,幫助學生們了解科學前沿。看到自己的科普教育影響着越來越多的人,她感嘆道,“科普真是越做越想做。”(參與采寫:實習生 曾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