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南極考察 | 記者手記:告別南極,難舍秦嶺站-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08 10:45:31
來源:新華網

第40次南極考察 | 記者手記:告別南極,難舍秦嶺站

字體:

  新華社南極秦嶺站3月7日電 記者手記:告別南極,難舍秦嶺站

  新華社記者周圓

  3月初的南極,久違的黑夜重新降臨。秦嶺站前,停泊的“雪龍2”號提醒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員們,離開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2024年2月6日拍攝的中國南極秦嶺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祝賀 攝)

  歸鄉心切、離別惆悵,多重情愫交織中,不少隊員來到秦嶺站,與自己為之奮戰了兩個多月的這棟建築合影。“從無到有,不亞于一場精彩的魔術表演。”談起建站過程,鋼構模組班組組長吳兆兵不禁感慨。

  去年12月,記者跟隨建站隊員搭乘“雪龍2”號來到這裏。彼時,秦嶺站僅有幾排預制混凝土墻基,擺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項項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南極惡劣的自然環境;卸運中國南極建站史上最多的建站物資;搭建中國南極考察站中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築。

  “難到極點才是南極”,一句輕描淡寫的調侃背後,是隊員們骨子裏那股要強的勁兒。

  與天氣搶時間,迎風面不能施工就轉背風面,高空不行就轉地面,室外不行就轉室內;晚上10點收工後,機械班組主動加班,倒運第二天的施工物資;墻板班組改進原來施工工藝,提高在風雪中安裝螺栓的效率;管理、設計和監理人員全部投入到施工作業中……

  2024年1月25日拍攝的中國南極秦嶺站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海楠 攝)

  有一次,狂風驟起,迎風面還剩3塊幕墻板沒裝,其他墻板面臨著被吹飛的風險。風裹挾著雪持續增大,800多斤的幕墻板在空中像樹葉一樣搖擺。

  已經收工的隊員支援現場,往常只需2人牽引的一張墻板,這次有將近40人。漫天雪霧中,一群人鏖戰至淩晨,當最後一塊墻板安裝完畢時,不少人臉上的雪粒已經結塊,揭不下來,雙手凍得鑽心疼直至完全失去知覺。

  極寒狂風讓隊員們重新認識南極,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來時不易別亦難。6日下午,等待多時,終于迎來天氣窗口期,考察隊決定第二天登船撤離。隊員們像是擰緊了發條,忙活起來。

  後勤中心內,記者遇見機械師林貽語,他正要去查驗工程機械和橡皮艇的封存狀況。“不少設備是第一次越冬,再檢查下心裏踏實些。”他説。

  林貽語是對講機裏被呼叫頻率最高的幾個人之一。負責維護30多臺工程機械的他,常常是別人收工後,開始檢修設備,別人開工時,還得全天候待命,時刻準備處理突發問題。他説:“在南極,每個工作都很有使命感。如果不全力以赴、盡善盡美,回想起來會懊悔的。”

  正因這份使命感,隊員們都要站好離開前的最後一班崗。

  天際線消隱于暮色,站區亮起暖色燈光。宿舍內,負責操作挖掘機的隊員萬尚寫完了第85篇日記。

  2024年2月6日,在中國南極秦嶺站開站前,建設者們來到主樓前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周圓攝

  登島後,萬尚幾乎每天寫日記。平時被藏得嚴嚴實實的日記本,今晚卻被大方地展示給記者。遍布海岸線的企鵝和海豹、終年披雪的墨爾本火山,打破日出日落規則的極晝、變幻無常的極地天氣……樸實的文字記錄下他對地球最南端無盡的好奇與熱愛。

  “這是為我閨女寫的。希望她能夠多了解神秘的南極,也和我一樣喜歡上這裏。”從沒和女兒分別那麼長時間的萬尚,期待著十余天後把這本日記交給她。

  離開萬尚的房間,月已高懸,南極冬季的面容初露,讓我們再看看這個地方吧。特拉諾瓦灣結出連片荷葉冰、群山的褐色肌理被冰雪重新覆蓋、海岸在企鵝和海豹離去後略顯冷清、秦嶺站巋然屹立于荒莽雪野……

  告別南極,難舍秦嶺站!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