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國重器”的研製解決“卡脖子”難題、為社會拓展就業渠道、為本行業發展提供系統方案。中科微精創始人楊小君認為,科研成果要真正得到應用,不僅僅需要技術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要把技術轉化成産品,跟客戶需求緊密對接。
1996年,浙江小夥楊小君通過高考到西安求學;2008年,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博士畢業後一直留所工作。2015年,楊小君被聘為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其名下專利成果已有30多項。為了讓這些成果真正落地應用,2015年,他成立中科微精,致力於超快激光微細加工裝備的研發生産。
楊小君趕上了好時機。當時,西安光機所鼓勵科研人員創業,&&了系列激勵措施——楊小君出去創業,可以保留所裏的職務待遇;在企業剛成立的時候,可以繼續使用所裏的科研&&;同時,他們還獲得了西安光機所的科研成果轉化&&中科創星的天使投資。
1月19日,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用超快激光微加工技術在火柴頭上刻字。
1月19日,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車間,工作人員展示用超快激光微加工技術在火柴頭上刻的字:2024您好。
1月19日,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車間,楊小君向記者展示他們加工的新型發動機渦輪葉片。
中科微精擅長的是超快激光微加工技術和高端製造裝備集成技術,是一種新加工手段。它使用的是一種超快激光或者叫超短脈衝激光,具有熱效應低、加工精細、材料適應性廣等特點,可以為商用航空新型發動機加工複雜的異形微結構(異形冷卻結構)。通過這種加工手段設計的氣膜孔,冷卻效果更好,從而提升發動機渦輪葉片的耐溫性能和使用壽命。目前,中科微精生産的發動機渦輪葉片已經用在“大國重器”商用航空新型發動機上。“對新型發動機研製,這是一個關鍵‘卡脖子’技術,國外基本上不會提供。在這個領域,中科微精將會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楊小君説。
1月17日,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實驗室,楊小君(右)和同事一起討論研究進展。
1月17日,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實驗室,楊小君(右)在調整實驗設備。
1月17日,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實驗室,楊小君(右)和同事一起討論研究進展。
過去8年,中科微精從30幾位員工發展至現在的450多位員工。在楊小君眼裏,這意味着公司為400多個家庭提供了就業機會。隨着員工人數增加,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楊小君喜歡用“種田+打獵”兩種不同的方式鼓勵員工做好工作。農民種田,頭一年會把好種子留下來,只要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第二年再種肯定會有好收成;打獵可能一個月就碰到一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他説:“吃着碗裏的,還得看著鍋裏的,要想到未來的事。我們不能只靠運氣去獲得成功。”
1月18日,楊小君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會議室等待員工們過來開會。
1月18日,楊小君(左)和同事們在位於西安的中科微精總部辦公室開會討論工作安排。
科研主要涉及技術層面,創業涉及的維度更多,不僅要關心技術,還要關心管理,關心市場。楊小君説創業過程最大的體會是痛並快樂着:“創業是要不斷自我革命,不斷顛覆過去認知和原來想法。”他希望將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游的,都有利用他們的設備加工的零件。
監製:賴向東
策劃:魚瀾
統籌:王毓國 邢廣利
記者:金立旺 周荻瀟 李一博
海報:穆問春
圖片編輯:鄧堅 魯鵬 吳建路 趙婷婷
新媒體編輯:鄧堅 邢廣利 李清 王靜頤
金立旺科技之眼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