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平穩,軟體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利潤總額增長加快。總體看,工業軟體技術水平持續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創新技術不斷突破,軟體服務化趨勢明顯,推動軟體業價值創造力進一步提高。
前7個月,我國軟體業務收入64570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達7374億元,同比增長13.4%,均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
“前7個月,軟體技術創新引領産業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人等技術研發取得突破。軟體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融合更加深入,本地生活、直播電商、工業軟體等領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國産軟體和服務創新應用加快,基礎軟體、工業軟體等領域業務收入較快增長。”賽智産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説。
軟體業利潤何以實現高增長?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信軟所軟體産業研究室主任楊婉雲認為,隨着産業基礎和創新體系日益完善,一批標誌性成果填補關鍵軟體領域空白,國産桌面操作系統內核性能已實現追趕,分佈式數據庫性能位居全球前列,工業軟體融合支撐作用初顯。
同時,信息技術服務持續向高端化發展,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服務穩居世界第一梯隊,前7個月,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實現收入6409億元,佔信息技術服務收入的14.9%。
“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視頻服務等業務規模持續擴大,邊際成本遞減,帶動利潤增長。不少國産軟體産品被高價值用戶廣泛採用,産品附加值持續提升,産品利潤得以保障。”趙剛説。
前7個月,軟體産品收入14956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工業軟體産品收入1414億元,同比增長13%。
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首席技術官、副總經理商廣勇認為,工業軟體是工業場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有助於打造以數據為驅動、訂單為抓手的創新服務模式。
趙剛&&,過去,我國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體産品以及CAE(計算機輔助工程)、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工業軟體産品的技術水平較低,市場佔有率和收入不高。今年前7個月,政府和重點行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直接推動軟體産品産量、收入和利潤穩定增長,但軟體産品技術水平和國際市場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數據顯示,國産操作系統統信UOS軟硬體適配數超過300萬,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規模。統信軟體總經理劉聞歡認為,生態是操作系統的“護城河”,打造一條最寬闊的“護城河”,比單獨某一項技術的領先要強得多。
前7個月,信息技術服務收入43022億元,同比增長14.8%,在全行業收入中佔比為66.6%。其中,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6409億元,同比增長16.2%;電子商務&&技術服務收入5707億元,同比增長7.7%。
“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快速增長的驅動力來自數字化轉型、數字消費升級和技術創新。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等各類創新應用場景,推動高效低成本的雲計算、大數據、企業服務等業務增長;互聯網流量全面轉向短視頻和直播視頻,互聯網服務進一步下沉,帶動直播電商、本地生活等服務市場快速增長;ChatGPT引發了新一輪數字技術革命,帶動集成電路設計、大模型訓練和大模型應用等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趙剛説。
信息技術服務收入佔比連年提升,表明我國軟體業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軟體服務化演進持續深入。楊婉雲分析,隨着數字化轉型深度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加快發展,軟體從基於産品的服務向基於雲&&的服務轉變,行業雲服務市場不斷擴大,雲服務深度融合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介紹,360在雲上建安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通過雲化的安全資源和能力實現“安全即服務”,將紛繁複雜的數字安全工作優化為“協同處置”。新商業模式下客戶固定成本投入大幅降低,軟硬體均免費,根據需求為服務付費,企業網絡安全投入低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實現降本增效。(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