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淩晨,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正值長徵四號係列火箭首飛35周年,星箭均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
9月7日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是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性能優良、用途廣泛。針對不同類型衛星,長徵四號係列火箭可採取靈活的發射方案,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一星或多星發射,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軌道高度700公里)。
1988年9月7日,長徵四號甲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發射風雲一號衛星,標誌著我國已擁有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正式開啟了長徵四號係列火箭的太空征程。
35年間,長徵四號係列火箭的發射流程越來越快。本次完成發射場所有測發工作只用了15天,創造了長徵四號係列火箭最快的紀錄。從40多天、30多天到17天,再到此次創紀錄的15天,長徵四號係列火箭一直不斷刷新著測發流程速度。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控制係統副主任設計師洪亮介紹,如今,火箭的控制係統不再需要根據每一發狀態做綜合試驗,大幅縮減了綜合試驗的時長。
9月7日0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數字化管理措施和自動化工具的融入,幫助長徵四號係列火箭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質管理。“隨著全流程自控設計平臺軟件的引入,原本需要4人用2周完成的姿態控制係統參數設計工作,如今只需1人用大概1周就可以完成。”洪亮説。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張佰正介紹,不同于以往人工判讀試驗數據、填寫表格,如今試驗隊採用了型號試驗數字化管理係統,可實現判讀報告一鍵生成、數據實時傳輸。在提高時效性的同時,數據也有據可循,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又實現了測試流程優化。
9月7日0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在沒有這個係統之前,我們需要一周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現在只需要花半天時間在係統裏做一些增減工作就可以完成。”張佰正説。
本次發射的遙感三十三號03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産品估産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衛星研制團隊綜合考慮産品齊套、研制隊伍、測試設備等因素,繪制管理好一張計劃流程大圖,用于指導主輔線工作計劃編制與執行。統籌安排衛星産品驗收工作,並確保衛星平臺、載荷産品分階段齊套後一次裝星連續測試,節省測試設備和人員佔用時間。(記者宋晨)
9月7日0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9月7日0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