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題:“數實融合”這一年
新華網 冉曉寧 凌紀偉 陳聽雨 趙秋玥 周靖傑 穀雨
乘“數”而上,智領未來。數字技術變革人類社會,釋放出無限可能和機遇。
過去一年,國家擘畫數字經濟發展藍圖,院士專家建言獻策,行業企業踐行數實融合,全社會紛紛擁抱數字化浪潮,以數字之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這一年,數字經濟發展有了頂層設計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生態,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已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重要主題,而數字化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是數字化工作開展的主要依據和指引方向。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今年十月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規劃》對相關産業和行業部署了八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進雲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有序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升級。二是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創新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機制。三是大力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深化重點行業、産業園區和集群數字化轉型,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四是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營造繁榮有序的創新生態。五是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推動數字城鄉融合發展。六是健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強化協同治理和監管機制,增強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七是着力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增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提升數據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範各類風險。八是有效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加快貿易數字化發展,推動“數字絲綢之路”深入發展,構建良好國際合作環境。圍繞八大任務,《規劃》明確了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等十一個專項工程。
今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專門強調,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這一年,院士專家紛紛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認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發展智能製造技術對於我國建設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廣數字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産業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曉華認為,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對中國傳統製造業競爭優勢的進一步提升,是製造業培養更加綜合的競爭優勢的過程。數字科技的發展、應用以及與産業的融合,賦能製造業,在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多方面、全方位的作用。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介紹,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為數字經濟發展築牢了新基礎、創造了新機遇、打開了新局面。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並不斷向安全生産、綠色低碳、社會治理等領域拓展,帶動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聯網”“用網”,“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4000個,覆蓋22個重點行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不斷釋放數字經濟發展動能。
關於數實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進一步補充道,中國在移動通信技術與産業發展方面還將進一步開發新業態和新應用,發揮5G的新基建、新要素和新動能引擎作用,並與産業技術深度融合,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為6G的技術研究做好前期準備。“當前在移動通信技術與産業的自立自強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要直面挑戰,挺起脊梁,強化産業鏈緊密合作,為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做出當代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貢獻。”鄔賀銓説。
對此,企業界代表紛紛&&讚同。
為了更好地促進數實融合,高通公司(Qualcomm)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説,高通將始終和合作夥伴一起努力,通過“發明-分享-協作”的商業模式,秉承“植根中國、分享智慧、成就創新”的理念,攜手合作夥伴加速移動生態系統創新,推動更多應用場景的落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共同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首席執行官於英濤&&,新華三集團致力於通過持續的ICT技術創新,緊密圍繞應用場景打造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用不斷進化的數字大腦,助力城市和百行百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這一年,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行業數智化轉型生動實踐不斷涌現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突破雲計算、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許多數字關鍵技術。隨着加快推進數字産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積極信號不斷釋放,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數實融合”正在成為每個行業都要面對和應對的“必答題”,推動着全産業鏈的降本增效和創新發展。
11月25日-28日,由新華通訊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新華網承辦的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在27日召開的2022博鰲科技創新大會分論壇上,新華網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共分為四個部分,重點圍繞推動數實融合的發展意義、進展成效、未來趨勢和發展建議等進行深入論述。在“數字樣板”工程的案例徵集和《報告》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全社會的積極關注、支持和參與。海爾、阿里、京東、高通、伊利等百餘家中外企業提供了數實融合生動案例,這些涉及領域廣泛、路徑各有千秋的行業實踐,充分展現了我國數實融合發展的蓬勃朝氣。為梳理提煉數實融合中的成功經驗,《報告》從技術先進性、數字化程度、效益提升、品牌影響力、行業賦能水平等多角度考察,最終産生了20個數實融合優秀實踐案例,以期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引。
在全球供應鏈“危”“機”並存之下,新型實體企業圍繞供應鏈打造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正在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創造更大的價值。
通過打造“有責任的供應鏈”和“織網計劃”,京東開放自身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技術,織起了貨網、倉網、雲網並深度融合解耦,實現“三網通”,不僅保障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還帶動供應鏈産業鏈上下游生態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推進鏈網融合,也成為京東“以實助實”的最佳實踐和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面對複雜多變的數字時代,新華三基於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深刻的未來洞察,以及全棧的創新能力,在頂層規劃設計上為各行業在各場景中的數字化轉型制定了數字原生理念框架,以“數字大腦”為基礎,在真實的應用場景中實現數字賦能和産品技術創新。
憑藉在無線連接、高性能低功耗計算和終端側AI領域的深厚積累和領先技術,高通打造了“統一的技術路線圖”,將AI、影像、圖形、處理和連接等先進技術,擴展至幾乎所有類型的終端,從智能手機到智能網聯汽車,從消費級物聯網到工業級物聯網,以及邊緣網聯終端。
作為全球第一家熱水器行業端到端的“燈塔工廠”,鄭州熱水器互聯工廠推動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和人機物的互聯互通與端到端的信息結合,通過連接員工、機器以及用戶等各類要素,實現上下游企業間與用戶的實時連接和智能交互,促成工廠生産的智能控制、系統優化、提質增效。
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結合具體場景,神州信息在實踐中創造更大價值。在農業農村場景金融領域,神州信息探索“銀農直連”模式,目前已與640余家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合作。在中小微場景金融實踐中,神州信息通過釋放數據價值,打造場景金融新模式,把中小微數據要素轉化為金融資産。神州信息對供應鏈場景深入探索創新,聯合生態夥伴推出“神州金服雲”數字供應鏈金融&&。除此之外,神州信息還打造“預付式消費監管和服務&&”,實現交易全程上鏈,建立各方數據共享機制,保障商戶及消費者的權益。
數字産業化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賦能傳統産業的重要支點。2022年,新華網“大美數字中國”欄目走進産業一線,用一篇篇鮮活的數字化實踐報道,呈現流動的“中國與數字”之美,展現數字中國的發展新變化。
展望未來,數字經濟新征程開啟,乘勢而上正當其時。
人人都是數字時代的參與者、創造者和受益者。擁抱數字時代浪潮,開拓數字發展“新天地”,每個人都是新征程的“奮楫者”。
攜手共進,騰飛吧,數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