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性別日。位於大會藍區的中國展廳當天展出了由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pta植物聯盟、農民種子網絡、民間氣候行動網絡項目和環境資助者網絡女性聯盟共同遴選的中國女性在低碳環保領域的典型案例,展現了中國女性在低碳環保領域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幾年前,在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的支持下,七位家政大姐建立了一個社區經濟環保小組,名為“靚阿姨”。她們使用回收油和過期油製作出環保皂液和手工皂,不僅能夠減少家政姐妹在工作中受到的洗滌劑傷害,而且還重復利用了資源,易分解,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在萬科公益基金會的協助下,“靚阿姨”環保産品來到了沙姆沙伊赫的中國展廳。
在萬科公益基金會的協助和支持下,“靚阿姨”小組使用回收油和過期油製作的環保皂液和手工皂,來到本屆大會的中國展廳上亮相。
此外,利用海洋回收塑料做的鼠標、利用回收塑料做成的精美手提袋、廢舊回收油做成的香皂、廢舊回收塑料做成的建築材料、在非洲國家“點亮最後一公里”的便攜太陽能燈、資深環保領域女學者發布的氣候變化主題新書以及中國女探險者考察冰川的視頻,中國展廳裏各類豐富展品吸引了參觀者的濃厚興趣。
“這些展品背後都是投身低碳環保領域的中國女性創業者或作者。”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主任楊培丹介紹説,“例如,北京抱樸再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劉學頌出於對人類和環境之間關係的思考,創立了以回收塑料為原料製作手提包等時尚消費品的企業。”做冰川考察和極地保護的虎嬌佼説,女性從愛自己、愛孩子和愛家庭的角度出發,延伸去愛萬物、愛自然、愛地球,對環境的保護其實是愛的一種延續和表達。
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主任楊培丹(左)在展覽現場為觀眾介紹産品
一名埃及當地的觀眾説,中國展廳的這些展品讓人印象深刻,中國女性創業者們將回收材料做成商業産品,既能解決環保問題,還能産生經濟效益。
萬科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陳一梅認為,很多女性具有良好的責任心、同理心和韌性,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情況時能展現出較強的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善於交流和溝通的能力,這些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環保和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