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東奇:推動中餐標準化體系建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02 09:27:17
來源:新華網

錢東奇:推動中餐標準化體系建立

字體:

  新華網北京8月2日電(趙秋玥)7月28日,添可食萬數字美味研究院正式成立,並與浙江工商大學食品感官科學實驗室展開産研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實驗室共建、科研成果應用等展開全方位合作。添可品牌創始人錢東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説,食萬數字美味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添可在加速布局智慧廚房生態體系、提升研發創新力上又邁出關鍵一步,食萬智能料理機和食萬凈菜是添可的跨界轉型之作,我們的目標是與中餐數字標準化相關的産業、企業攜手共創中餐的全球化。

  通過數字美味研究院,推動中餐標準化體系制定

  據介紹,西餐的標準化核心是從用戶獲得美味的標準化開始,向産業鏈前端不斷延伸,在打通餐飲企業、食品加工業、儲存運輸業、種植養殖業幾大關鍵環節的同時,實現各環節的標準化。日餐的標準化在繼承西餐標準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更精細化的標準並有所創新。

  隨着西方標準化模式的不斷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早已凸顯。首先,加工工藝在用戶端會因為烹飪經驗的差異而産生誤差;第二,隨着時間演變,一定區域內用戶的喜好會有所變化,但西餐標準化卻有滯後性;第三,其基礎研究是基於單一烹飪模式、單一食材,或較少食材種類。

  與西餐相比,雖然中餐要達到美味的標準更為複雜,但數字化時代為中餐標準化提供了可能。為此,添可食萬成立數字美味研究院,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出中餐標準化的“食萬模式”。據了解,添可食萬數字美味研究院包括感官分析區、理化分析區、加工試驗區和微生物區四大功能模塊,設有科研及管理人員50名,其中科研人員不低於45人,由添可和浙江工商大學共同組成。目前的規劃是從現在至22年底,同步實驗室基礎功能逐步完善;至23年底,打造出成熟的中餐標準化研究的軟硬體體系,實現中餐標準化研究第一階段美味數據模型;未來,將要打造成國際領先的美食標準化實驗研究&&。

  具體到“食萬模式”,風味標準環節要根據色、香、口味、口感確定菜肴美味風味模型;烹飪過程中根據美味要素、溫度、水分、時間等參數建立風味反應數據模型;烹飪食材要求涉及色澤、外形、水分、風味因子及營養素留存等的保(復)鮮能力數據模型;在食材加工環節對溫度、水分、成分、時間、微生物抑制因子進行參數控制,建立降低生物變化的數據模型;最後延伸到優質食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産地、季節、品種、品質的影響。為此,添可提出“食萬數字美味研發工程師”這一全新職業名稱,專門從事中餐標準化和凈菜菜品等方面研究。

  如果將視野從上下游産業發展的單一視角擴展到産銷研及用戶為一體的大循環體系中來,更能看到數字美味研究院的價值所在。據錢東奇介紹,以數字美味研究院為起點,食萬首先與浙江工商大學食品感官科學實驗室聯合研發,在學術端進行基礎及應用科學研究,將研究成果在中餐上下游在內的行業端進行推廣應用,再由以添可食萬為主導的企業端實現食材供給及智能烹飪設備製造,最終以食萬凈菜和食萬智能料理機的形式交付到用戶手中。

  雲端服務再將用戶端的美味評價、服務體驗以大數據的形式反饋給學術端進入下一輪改進流程,形成一個充滿活力、不斷優化的良性循環。由此可見,正是數字美味研究院成為推動各環節數字標準化的關鍵推手,才最終實現中餐美味的數字標準化閉環,也標誌着食萬的中餐標準化研究正式進入“深水區”。

  腳踏實地,做中餐標準化的先行者

  今年3月,食萬凈菜正式上線,目前一位數字美味研發工程師研發上線一道菜的時間為一週,預計至8月底,食萬凈菜上線品類將達到100個,12月將推出針對B端市場的凈菜品類。

  據了解,早期食萬也嘗試過凈菜冷鏈的模式,但是從全産業鏈流程角度來看,食材從工廠到用戶家中依然存在脫冷環節,這就意味着即使採用高運輸成本,仍然無法為消費者保證品質。但如果採用絕對冷凍的方式,又存在解凍和復鮮的問題。最終經過反復探索和嘗試,食萬凈菜選擇了風乾、凍幹模式,每個美味工程師在研發凈菜菜品的過程中,均將復鮮過程也考慮進去。

  錢東奇&&,相比於國外成熟的食材風乾市場,食萬美味研究院在食材研發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打磨,食萬APP上線的菜品也交給消費者選擇,以此保證定期更新和替換菜品。

  據了解,食萬凈菜的供應商來自各個地區,不同菜品最後的食材封裝工作由食萬工廠加工,以保證食萬凈菜標準和品質統一,不同品類凈菜的保質期在3-12個月之間。相比於外賣和預製菜,食萬凈菜和食萬智能料理機能夠讓消費者清楚地看到食材和加工過程,同時擁有補充加工、自由烹飪模式,由此吃得更加安心,且烹飪方式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適用於家庭、中小餐飲店、食堂等多個場景。

  “當前,我們正處於穿越隧道的最早期。”錢東奇説。為了服務好第一批用戶,食萬在初期就成立了物聯網運營部,主要從事了解用戶信息並為之提供先前服務,以此保證在穿越隧道期的過程中走得更加堅實。“中餐標準化工作並非一家企業能夠完成,添可食萬要做這個過程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中餐體系複雜,我們希望連同上下游産業鏈共同制定中餐標準化體系,未來所有餐廳以此開發自己品牌的凈菜,對於餐廳而言有可能服務更多人,更能夠為標準化的中餐及食萬智能料理機出海打下堅實的基礎。”錢東奇説。

  保持初心,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好地解決方案

  作為連續創業者,從OEM到做自主品牌,從科沃斯到添可再到食萬,錢東奇這次從智能硬體跨界進入了食品行業。“食萬是第四個賽道,食品行業鏈條多、維度多、生態夥伴眾多,我從來沒見過任何一個行業跨越這麼多維度。”錢東奇説。

  雖然添可洗地機在2020-2021年實現市場爆發,但是回想起2018-2019的兩代失敗的産品,錢東奇認為本質上是産品沒有做好。“在互聯網大趨勢下,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看誰能夠把技術組合起來。食萬也存在市場教育的過程,需要看清楚要走哪個賽道、一步步踏實去做以及一次次從坑裏爬出來。”

  無論掃地機器人還是洗地機,最初的想法都是為用戶解放雙手,研發食萬智能料理機也是如此。快節奏時代用戶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依然存在,食萬智能料理機的研發初衷就是如何能夠做到炒菜省時又好吃且不用浪費時間洗鍋?基於這個要求,錢東奇帶領團隊先把産品做出來,並且根據用戶訴求不斷迭代。目前,食萬3.0版智能料理機以及食萬凈菜已經實現産業鏈閉環,連同最新開發的健康省油版凈菜菜品滿足了在互聯網大趨勢下消費者實現精緻、快且健康生活的訴求。

  對於錢東奇而言,集團一直秉承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思路:對於科沃斯機器人而言,它的定義從工具到管家再升級到居家伴侶;對於添可而言,洗地機和食萬是兩條跑道,現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造食萬生態。

  “與前三次賽道相比,食萬生態的思路更加市場化。但同樣,路漫漫其修遠兮。”針對如何保持創業的激情,錢東奇將創業的初衷歸結為做生意還是做事業。“我們不講大道理,食萬智能料理機減少使用天然氣,蔬菜食材風乾凍幹可以減少從農田到菜場30%的浪費,減少廚余垃圾,點滴的技術創新實際上也是在為雙碳做貢獻。對於消費者而言,無論食萬智能料理機還是食萬凈菜,都不是為了改變或者取代現有生活方式,而是為消費者提供另一種健康、便捷的生活方式,我們認為這樣的事業值得投入、花功夫去做,這就是我現在的創業熱情。”錢東奇説。

【糾錯】 【責任編輯:鄭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