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傳統文化直播:大眾用“打賞”為優質內容付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22 14:56:15
來源:新華網

專家熱議傳統文化直播:大眾用“打賞”為優質內容付費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趙秋玥)6月14日,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聯合抖音發布《知識付費新形態——直播打賞與傳統文化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並舉辦“直播與傳統文化傳播”研討會。報告指出,傳統文化借助直播拓展“新舞&”、找到“新觀眾”,大眾通過打賞幫助相關從業者獲得“新收入”,這一系列現象有助於網絡社會形成傳統文化傳播傳承的“新場域”。

會上,來自北大、清華等高校及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達成共識,大眾已形成用直播打賞為優質內容付費的風潮,參與傳統文化傳播。後續應進一步完善基於直播打賞的傳統文化發展模式,引入專家學者,完善傳統文化行業人才隊伍,以高品質內容服務大眾審美需求,達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圖為《知識付費新形態——直播打賞與傳統文化傳播研究報告》

直播間成傳統文化舞& 打賞成新型知識付費

近年來,國樂舞蹈、書法戲曲、非遺技藝均成為抖音直播間的“常客”。“直播為傳統文化傳播拓展了演出舞&,創造出全新‘有氧區’。年輕一代由此親近藝術,並以‘打賞’表達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喜愛。”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短視頻與直播研究課題組成員歐陽夢陶評價道。

直播打賞助力傳統文化傳播的本質,即用戶購買優質內容服務,進行知識付費。歐陽夢陶進一步解釋,在傳統文化直播間,觀眾不僅接受古老藝術的熏陶,也擁有“先閱覽後付費”的權益。他們用數額自定的打賞表達對內容的認可度,拓展了知識付費“先付後用”的固有形態。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直播打賞猶如觀眾向線上舞&拋灑鮮花與禮物,而主播在屏幕中與觀眾近在咫尺的觀感,又進一步加深受眾與主播間的連接,鼓勵受眾對主播的表演進行反饋,傳統文化傳播由此從“單向接受”轉為“雙向互動”。

通過直播,傳統文化脫離晦澀的表達,變為看得見、摸得着的文化感知。熱愛傳統文化的用戶在&&上相遇,每個個體既是接受者,也是傳播者。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統一,就能為傳統文化活態傳承注入內生動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徐粵春闡釋。

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靳飛鼓勵專業演員進行直播。他認為,舊時傳統文化藝人常在北京天橋、撂地實地演出,通過觀眾反應衡量自身演出水平。如今戲曲、民樂、舞蹈、書法等傳統文化從業者在抖音直播,同樣接受着檢驗。觀眾通過打賞形式給予演員鼓勵和反饋,對演員來説是直觀的鍛煉和校驗。

《報告》提出,主播、用戶、&&共享共建共創,借直播及打賞相互聯動,完成了傳統文化供、需、續、創的流程。直播打賞幫助傳統文化傳播自發生長,使傳統文化産業得到反哺,進入良性循環。

抖音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1至10月,傳統手工藝主播的直播觀看時長同比增長超500%,非遺文化、曲藝主播的直播觀看時長同比增長超100%;傳統文化類主播收入同比增長101%,其中曲藝類主播收入同比增長232%。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建議,通過直播滿足傳統文化從業者創業創富的需求。各界應探究如何幫助傳統文化技藝傳承人,用創意方式傳播技藝、營銷産品,以提升全社會的文化消費力。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説,在傳統文化直播取得“破圈”成果的當下,要向直播導入更多文化理念及內涵,如此才能保持自身價值,維護現行模式良性生長。

鼓勵專家學者參與直播 共創精品知識藝術內容

直播已帶來新的生存及生産方式,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隋岩認為,每個有能力的人都可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貢獻者。

傳統文化行業長足發展,需要結合政府、行業專家及市場力量,共同參與。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建議,傳統文化的團體和個人,要積極擁抱視頻直播,面向普通受眾進行藝術傳播;相關單位要鼓勵從業者用好直播、做好直播配套,以輻射青少年受眾;文藝評論行業也要關注和研究傳統藝術的視頻直播情況,給予相應智識支持。

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傳統文化從業者的積極性。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進一步建議,受吸引而來的人才應在內容策劃、腳本撰寫、導演編排等方面進行更精良的製作,完成傳統文化直播的品質升級。

2022年4月,抖音直播推出“DOU有好戲”計劃,通過優化産品能力、加強流量扶持、打造線上節目、提供專業培訓等方式,計劃在一年內幫助10個院團、1000名專業戲曲演員打造線上第二劇場。目前,戲曲名家汪荃珍、李樹建等在抖音直播,弘揚戲曲文化,收穫了大批年輕觀眾的支持。

戲曲發展要守正創新,借助直播引發年輕人的興趣,最終走進劇場看戲,線上線下相輔相成,才能營造良好的戲曲氛圍。北京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賴洪波提倡評論家和表演者共同走進直播間,聯手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基層戲曲演員通過直播帶來了收入,更要提升主題策劃、戲曲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學習。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喻靜也倡議,有意願、有能力的學者應當發揮所長,借助直播等媒介走到“&前”,參與傳統文化傳播工作。

“通過直播打賞,傳統文化産業找到了能兼容原有的生産、傳播、消費方式,又能充分拓展自身疆域中新興生長點的發展模式。下一步,要各方合力,以高品質的內容,培養大眾審美,繼續促進直播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總結。

【糾錯】 【責任編輯: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