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 08 00:14: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近岸海上發射看點透視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題: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近岸海上發射看點透視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

  10月7日晚,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港周邊近岸海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微厘空間北鬥低軌導航增強係統S5/S6試驗衛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為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近岸海上發射,為何選擇近岸海域發射?這次刷新發射準備速度的發射又有哪些新看點?

  首次近岸發射 發射準備更快

  根據本次任務的衛星軌道要求,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採用近岸海上發射。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張鳴表示,近岸發射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同時還能利用近岸發射點海況較好的優勢,為保障發射任務的成功再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以往的海上發射任務,本次任務首次將後端測發設備布置在岸上,發射點則位于3公里外的海上。在發射流程上不僅減少了海上航行時間,還將測試流程進行合並優化,使執行任務所需時間進一步縮短。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作為固體運載火箭,免去了液體火箭發射前的燃料加注等準備環節,首先就具備“快”的優勢。2019年6月,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型號隊伍攻克了一係列關鍵技術,以“一箭七星”完成了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此後,型號隊伍不斷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並將其完善固化,形成發射流程規范,使發射操作更為簡捷,任務適應性更強。

  形成接收器産品庫 衛星火箭匹配更快

  除了發射準備更快,衛星和火箭匹配更快也是本次發射任務的看點之一。在商業航太領域,很多小衛星有搭載發射的需求。而多顆搭載發射衛星的最佳工作軌道難以統一,衛星間的結構協調和電磁相容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形成了係列化的衛星接收器産品庫。此前,新的發射任務來臨,用戶提需求後再研發接收器,一般要耗時半年。而有了接收器産品庫,接到發射任務後,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型號隊伍即可根據個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適的接收器,相比之前耗時縮短一半。

  “我們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積累了大量星箭介面聯合優化設計的成功案例,提升服務效率。”張鳴説,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型號隊伍為每一發任務都專門配備了一名星箭協調員,充分發揮多專業技術支撐的優勢,確保各項介面和技術指標高效協商確定。

  已具備常態化海上發射能力 未來還將更快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自2015年首飛成功以來,已連續取得10次陸地發射和4次海上發射的圓滿成功,達成14連勝。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已經完成了陸態、海態兩種發射方式,1.6米、2米兩種直徑整流罩的研制工作,轉戰三個發射場。”張鳴表示,目前,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技術狀態成熟,已進入組批生産、滾動生産的常態化發射階段。

  據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以來,海射方案不斷優化創新,在不同海域點位出色完成了太陽同步軌道、低傾角圓軌道的發射任務,已具備常態化海上發射能力。未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次數將逐步超過陸上發射次數。按計劃,今年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還將執行兩次發射任務。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
新聞連結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083112905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