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28 09:41: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科技賦能守護大國糧倉

字體:

  新華社成都9月28日電(記者陳地)春華秋實,春種秋收。當前,各地農民正忙于收獲。但也有這麼一群人,多年來默默守護農民的豐收成果,守護我們的大國糧倉。

  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是從事糧食儲藏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科研機構。在中央儲備糧眉山直屬庫見到該院倉儲工藝研究中心主任付鵬程的時候,他正戴著紅色頭盔,小心翼翼地爬上距地數十米高的19號平方倉的倉頂,“我要檢查一下我們糧倉頂部經過夏季高溫後,隔熱材料有沒有出現龜裂以及大雨衝洗後自潔的情況,這將影響我們控溫。”

9月23日,付鵬程(中)在了解糧食儲藏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作為我國糧食倉儲行業的專家,付鵬程個頭不高,雙眼炯炯有神,説起話來滿是激情。“我們院工作的核心就是保持儲糧的品質和減少它們的損耗。”

  我國每年有部分糧食進行儲備,主要集中在玉米、稻谷、小麥、大豆四大類。“糧食是有生命的種子,有生命就會有消耗,但我們要盡力減少這種消耗。”付鵬程説。

9月23日,付鵬程(左)現場進行培訓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糧食倉儲要實現保質和減損,“控濕、控溫、控氣”是三大手段。“控制濕度降低糧食的水分;保持低溫則可以延緩糧食的新陳代謝、保證它們的新鮮度;控氣則是降低氧氣濃度,從而抑制蟲、霉菌的滋生。”成都市龍泉驛區糧油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丕炯介紹道。

  成都市龍泉驛區糧油實業有限公司是四川一較大規模的糧食儲備庫。記者走進一存儲了2021年3400余噸稻谷的淺圓倉,涼爽的氣息撲面而來。“目前我們的糧倉的平均糧溫控制在15℃以內,一個倉裝有192個感測器隨時監測各個區域的糧溫。”周丕炯説。

圖為成都市龍泉驛區糧油實業有限公司淺圓倉內部(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地 攝

  淺圓倉內,10盞藍色的多光譜紫光燈發出淡淡藍光,稻谷整齊而平坦地存放在幾大塊區域內。“紫光燈可以很好地誘殺可能在糧倉出現的30多種害蟲。”該倉保管員閆科向記者介紹。

  走訪中記者發現,隨著倉儲技術的不斷革新和進步,管理更加精細和科學,糧食的保質和減損水準正持續提高。

  “‘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這是糧食人的傳統。”付鵬程一臉的認真。

  “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儲糧進一步保質減損完全可以實現。”付鵬程説。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130112903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