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 12 19:42:51
來源:新華網

科普:世界大象日,這些知識值得了解

字體:

  象群途經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一村莊(無人機照片,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葛晨)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這種大型動物一直受到人們關注,人們對“長鼻子朋友”的研究正愈發廣泛深入。

  大象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它們是陸地上現存最大哺乳動物,有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有記載的最重大象超過10噸,成年象每天能吃掉150公斤食物。

  目前地球上生活著兩種大象——非洲象和亞洲象,其中非洲象包括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大象壽命較長,一般能活到60至70歲。

  這是8月12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拍攝的亞洲象家族。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大象的長鼻子能夠完成撕碎枝葉、吸水等復雜動作,這不光有賴于鼻子的肌肉,還與鼻子的皮膚特點相關。象鼻上部和下部皮膚的延展程度不同,上部有非常容易延展的深褶皺,而下部表層布滿較小的褶皺,便于抓握和搬運物體。

  大象記憶力強,還能預測天氣。它們聽覺靈敏,可察覺到極低的聲波頻率,因此可以聽到遠處小的雷聲和大雨聲,並預測雨水何時到來,從而改變行進路線。

  野生非洲象是目前已知睡得最少的哺乳動物,平均每天僅睡兩個小時,有時甚至全天不眠。如此“不怕困”可能與它們的體型有關,通常體型越大的哺乳動物越傾向少睡。

  大象是群居動物,不願獨自生活。一項有關大象糞便中激素水準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獨居大象比群居大象承受更多壓力。

  亞洲象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一處村莊覓食(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大象體內癌細胞的數量是人類的100倍,但死于癌症的大象比例只有人類的三分之一不到。研究人員發現,大象體內特有一種白血病抑制因子6(LIF6),它能與有助抑制癌症的P53基因副本“合作”,消除受損細胞並防止癌變。

  由于全球氣候變化、部分地區人類活動特別是盜獵行為影響,大象的數量在快速減少。亞洲象和非洲草原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非洲森林象則是極危物種。今年8月12日是第11個世界大象日,動物保護組織和有識之士在每年世界大象日期間通過各種活動,呼吁人們加強保護大象的意識和行動。

  2021年,在中國雲南棲息的一群野生亞洲象的“北上南歸”之旅,引發全民觀象熱潮,讓世界看到中國多年來為保護大象作出的努力。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13261128911271